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女性主体意识.docVIP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女性主体意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女性主体意识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女性主体意识   作者简介:徐明静(1989.6―)女,河南固始人 毕业院校:郑州师范学院(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 研究方向:英国文学批评   摘要:法国哲学家丹纳说过:“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作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当时英国社会,由于工业革命的发生,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新兴城市不断兴起,资产阶级也随之诞生。人们在思想上和观念上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革,人们开始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在这种环境中,女性的自我意识也逐渐觉醒。在这个时期“英国女性逐渐表现出了她们大胆追求的性格特征和自由解放的心理要求,她们的个体意识和主体性得到提高和加强”。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奥斯丁必然不会不受到其影响。   关键词:简?奥斯丁 女性 主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I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2   1、奥斯丁所处时代的背景   奥斯丁生活的时代恰好处于资本主义早期向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转型时期,当时的英国乡村生活还是比较闭塞的,发展速度缓慢。贵族和封建等级制度还是大行其道。男性占有绝对的经济统治地位,在家庭中也只有男性才有继承财产的权利。妇女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或者外出工作。在那个时代,婚姻似乎是女性的最好出路。如果能够嫁到一个有地位,有金钱的贵族家庭,那么日后的生活也就风光无限了,因此,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尤其是在英国,婚姻成了妇女们的生活重心。   2、奥斯丁的生平   奥斯丁作为一个世界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一直是读者和批评家的焦点。著名文艺评论家乔治?亨利?刘易斯称她为“散文中的莎士比亚”。她的作品和她的个人魅力,并没有因为现代读者的口味的转变有所递减。“文学口味的翻新,几乎影响了所有作家的声望,唯独莎士比亚和奥斯丁经久不衰。”当然,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会存在赞扬和争议,奥斯丁也不例外。在读者中赞扬她的认为“那种细腻的笔触,尤其描写真实,情趣真实,把平平常常的凡人小事勾勒得津津有味”。诋毁者则认为“它们表现的内容太琐碎了,而且实际被如此谨慎的限制住,只是去反应单调无味的,愚昧的令人生厌的言行,以至于其中的真实使我们感到困倦。”她得到的这些赞扬和诋毁都不谋而合的集中一点:18至19世纪的英国,男性是家庭和社会的主流和中心,而妇女地位极其低下。   3、奥斯丁的写作风格和叙述视角   当代著名的批评家艾德蒙?威尔逊曾评价她:“一百多年,英国曾发生过几次趣味上的革命,文学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以作家的声望,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丁经久不衰”。著名文艺评论家乔治?亨利?刘易斯称她为“散文中的莎士比亚。   4、《傲慢与偏见》的写作背景及人物分析   4.1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形象   伊丽莎白在小说中是以一种理想的形象出现的,是奥斯丁浓墨重彩精心刻画的几乎完美的一个女性形象。她接受过教育,落落大方,风趣幽默,调皮可爱,独立干练,没有矫揉造作的习气。这些特质是她与当时的英国社会的名门淑媛截然不同,她坚持独立,从不趋炎附势,也不认为自己一定要为婚嫁而成为男人的附庸。   4.2伊丽莎白与好友夏洛蒂的对比   夏洛蒂也是当时英国典型女性的代表,她理智,现实。她可以为了后半生的衣食无忧而选择一份无爱的婚姻和一个庸俗的丈夫。在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时,虽然伊丽莎白明白拒绝柯林斯意味着将来父亲过世后财产会落入柯斯林手中,但她依然断然拒绝了他。她宁可不要一份财产也不愿意陷入一场无爱的婚姻,因为那样意味着对自我理想的放弃与自我幸福的否定,因而也否定了自我。夏洛蒂把结婚当作“给自己安排了一个最可靠的储藏室”,“日后可以不致挨冻受饥”。夏洛蒂在婚姻问题上只考虑物质不考虑爱情的选择,是十八世纪那些无财产的中产阶级女性在婚姻状况的一个真实写照。   4.3 伊丽莎白与柯林斯先生   柯林斯和贝内特太太一样,是作者笔下刻画的非常具有喜剧性的人物。他是一个自高自大、心胸狭窄却又谦卑的蠢材。他生活悠闲,作为班纳特先生的远方表侄,他在班纳特先生死后将继承他的财产,而且,他年纪轻轻就得到了卡苔琳?德?包尔夫人德提拔,当上了牧师,所以他自视甚高。当他向伊丽莎白求婚试图对她的一家做出补偿却遭到伊丽莎白一口拒绝时,他实在想不明白以他如此优越的条件,伊丽莎白为什么要拒绝他的求婚呢?另一方面,他对自己的恩主咖苔琳夫人却卑躬屈膝到极点。他小心翼翼地伺候奉承咖苔琳母女,极力拍马屁讨她们的欢心。   4.4伊丽莎白与达西先生   达西先生出身高贵而富有,才智过人,绅士而有风度,但却拥有傲慢的性格。他目中无人的傲慢性格,即使是向心爱的姑娘表白时也未能放下架子,而是用平日里盛气凌人的姿态去求爱。而伊丽莎白义正词严的拒绝敲醒了他,所以他以全新的态度去认识自己和伊丽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