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中的民族文化关照.doc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幼儿园课程中的民族文化关照

幼儿园课程中的民族文化关照   生活在现代中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在我们一天24小时的生活中,当我们看杂志的时候,我们看电视的时候,我们洗头发的时候,我们所用的东西已经慢慢接近西方。在100年前,梁启超那个时代,中国的知识分子还在谈论所谓的西学东渐。在当时中国人的生活里头,西方对我们的影响还是刚刚碰到外表。到了100年后的今天,它已经变成了我们的一个生活状态。它已经从大门、从窗子、从门缝里头、从地下水道全面地进入。已经从地道的思想与笼统的理论层次,深入渗透到生活里头——我们吃的、用的,我们呼吸的,我们耳朵听到的,我们眼睛看到的——深入渗透到我们的最具体的生活内容之中了,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状况。而我们有没有注意到,在我们接触西方的物品的时候,其实那里头的内容就代表着它那个文化,以和想要输出来的文化的价值。在大人们忙着过情人节而忘记中国的七夕节时,在小朋友们在过生日吵着要去麦当劳时,在大人小孩忙着过圣诞节而渐渐漠视春节时,我们的民族文化观念在渐渐地消失,在不时席卷而来的全球化浪潮一次次冲刷下,我们脚下的民族文化根基在被不时地掏空。全球化的浪潮是势不可挡的,大家都陶醉在文化多元化的熙熙攘攘里,那么让我们仔细去看看那个我们24小时里头的全球化渗透的程度,其实99.9%是西方的影响,是西化。所以对我们东方人而言,其实全球化跟西化之间有相当高程度的等号可以划在那儿。然后再细看西化的内容,其中又有非常高的比例是美化,是美国来的东西。全球化的内涵似乎可以说被美化的那个过程,美国化。它不只仅是物质层面的,它同时也是精神层面的,它不只是技术的,它更是文化的内容与文化的价值观。好像从来还没有过一个机会使这个民族整个恬静下来,很深刻地去考虑自身到底需要什么,人们在不时地盲目地照单全收,在狂热的外来文化敬重下,滋生了对本民族文化的漠视,甚至瞧不起本民族文化。在这种民族文化备受冷落的时代,我们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呢?作为人类生命教育摇篮的幼儿教育应是怎样的呢?    乌申斯基在《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中写到:教育可以始终凭借的、人所共有的先天趋向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所讲的民族性。而凭借着民族性,教育总能在人的真实而又强烈的感情中找到答案并获得促进力量;这种力量的作用,比仅仅由于智慧而获得的信念或者由于对惩罚的恐惧而形成的习惯,都要强烈得多。假如教育不想成为无能为力的,那么它就应当是具有民族性的。民族性仍然是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生活的唯一源泉。由于历史具有了民族观念的特性,因而在这种特性中,民族也就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个性。每一个民族都注定了要在历史上起到自身特殊的作用,而假如它忘记了自身应起的作用,而被其他民族同化,失去了自身的特点,那么它就应该退出舞台:它已经再也不需要了。历史是不容重复的。一个没有民族性的民族,就等于一个没有灵魂的肉体,它只能屈从于衰败的规律,只能在另一些保管着自身的独特性的肉体之中消亡。被称为教育文化大师的斯普郎格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人格的陶冶,教育的任务就是传送文化,体验文化价值,并培养能发明文化价值的人格。与斯普郎格同期的另一位文化教育学家李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同学的民族意识和价值观,引导同学认识本民族特性的实质,精神力量的构成以和固定的文化形式。李特的“文化课程”理论,将社会、经济、历史、文学等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人文精神的文化课程,张扬一种新的精神教养观:培养同学的反思能力和民族意识,以真正的文化价值引导和激发同学的精神力量,使教育成为真正的“灵魂塑造”。南京师范大学学前课程专家虞永平教授认为人类必需从自身的深厚的文化积淀中挑选出最优秀的局部,同时也是与个体早期接受能力相一致的局部构成一个“文本”(在不同的群体、民族中,甚至在不同的成人和儿童中具有可理喻性的一套开放的文化体系),这便是我们的课程。假如这些需要塑造的个体是幼儿,那相应的课程便是幼儿园课程。从文化的角度上审视幼儿园课程,那么它应该是最优秀的人类文化,体现的是人类或者是特定群体的文化积累,而不只是个人即刻的首遇的经验,它应该是适应幼儿的。    1926年,陶行知先生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里就称当时的幼稚园得了“外国病”:“试一观赏今日所谓之幼稚园,耳目所接,那样不是外国货?他们弹的是外国钢琴,唱的是外国歌,讲的是外国故事,玩的是外国玩具,甚至于吃的是外国点心。中国的幼稚园几乎成了外国货的贩卖场,先生做了外国货的贩子,可怜的儿童居然做了外国货的主顾。”那么在全球化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今天,幼儿园课程又是怎样的呢?在我调研的幼儿园中,英语开课率100%,更不可思议的是有的幼儿园的英语教学占到了50%的比重,剩下的中文教学活动也是为英语教学做铺垫,小朋友用的图书上画的是西方儿童的形象,名字是西方儿童的名字,课程中没有有关中国的保守节日:清明节、端午节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