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贵族学校调查-“读书不用钱”到名校办民校.docx

广州贵族学校调查-“读书不用钱”到名校办民校.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州贵族学校调查-“读书不用钱”到名校办民校

广州贵族学校调查:“读书不用钱”到名校办民校   1993年,广州出现首家高收费民办学校,但市民更喜欢称其为“贵族学校”。上世纪90年代中期,短短两三年时间,“贵族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贵族学校”曾经火爆一时,但现在只有少数坚持到现在,正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不可忽视的是,“贵族学校”在初始阶段所做的融资探索:募集“教育储藏金”,这是现代教育和现代商业的第一次联姻的尝试。但在经历储藏金禁令和名校办民校对生源的冲击后,高收费学校遭遇资金和生源的双重压力,大批“贵族学校”没能坚持住纷纷倒闭。   如今,广州的三四家贵族学校要在创立品牌的道路上追求探索。教育^^专家认为,民办高校的发展之路就是特色办学,只有特色才干让学校生存并发展。   英豪学校喝头啖汤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消费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先富起来的一批人要求为小朋友选择学习和生活环境更好的全日制寄宿学校,但当时,政府教育投入缺乏与对教育的重视形成矛盾。   这种需求也获得政策上的支持。1993年,国务院公布《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要求创建公办与民办教育一起发展的格局。   借此契机,1993年到1994年,广州市出现一批高收费学校,人们更愿称其“贵族学校”。1993年,广州英豪学校在全国率先采用“教育储藏金”模式经营。广州英豪学校1993年开学即募集资金1.5亿元,1994年达到3.7亿元。“民办教育发展最大瓶颈——资金被打开了”。刘沙坦言,广州英豪学校的推动和范文作用很大。   贵族学校广告猛   在广州生活过20年以上的人都有印象,上世纪90年代的广州报纸广告中,能够在版面上和房地产广告相“匹敌”的,就是各类“贵族学校”的广告了。记者查阅了1994年8月的《广州日报》,发现近10家这类“贵族学校”扎堆赶在新学期开学前刊登招生广告,每隔两三天就以少则1/4版面、多则全版的篇幅出现。   何谓教育储藏金:   收取“教育储藏金”是民办学校的一种融资手段,其操作方法是:家长一次^***一笔钱给学校,无需另外缴纳学费和伙食费,学校运用这笔资金的银行利息或投资收益办学,学生离校或毕业时退还本金。储藏金数额少则10万元,多的可到30万元。   贵族学校读书不用钱?以息养学   这些以“教育储藏金”办学的贵族学校,难道真的“读书不用钱”?在当年的高利率水平下,这些“贵族学校”的运作很大程度上是“以息办校”。以1996年5月为例,当时我国城乡居民五年定期存款的年利率为12.06%,10万元储藏金读6年计算,6年后这笔钱存定期可得到约7万元的利息。   “当年我们夫妻俩的工资都只有1000多元,虽然说10多万元的本金在小朋友毕业后会还回来,但当年‘万元户’都不是很多的情况下,我们怎么会拿得出这么‘一大块’钱?”今年61岁的市民王先生表示。   “先富起来的人把小朋友的教育放在首位。这样,就会有一个庞大的教育市场,投资教育就是买到中国最后一只‘原始股’。最好的方法是借钱,最好是跟家长借,这就是‘教育储蓄金’。”广州英豪学校开创人陈忠联曾在接受采访时说。   在这种运营模式下,从1993年开始的5年间,40多所储藏金收费民办学校像雨后春笋般在广东创建,获得办学资金100多亿元,其中广州就有高收费学校十多所。   首轮冲击:储藏金改制   广州华美实验学校副校长刘沙回忆当时的情景表示,各种各样的人看到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看到自身事业发展的机遇。但好景不长,1994年,国家宏观调控连续8次降息,教育储藏金模式经营方式存续的基础受到冲击。也使民办学校借助收取储藏金变相高息揽储的操作,成为高风险的泡沫。   1997年,广东华夏学校发生教育储藏金还款困难。“有些学校出现‘资金饥渴症’,把钱用到与学校发展无关的其他方面,假如投资不胜利风险很大。”刘沙说。   1999年,广东省教育厅作出决定,自2月1日起,民办学校不准向新生收取教育储藏金,新批民办学校也不准收取教育储藏金,代之以每年收费制。政策的变化,让一批原来依赖于“教育储藏金”的高收费民办学校因资金链断裂而纷纷倒闭。   在繁重的还款压力下,曾经是中国民办教育旗舰的南洋教育集团也因教育储藏金无法兑换,于XX年8月引发挤兑而崩盘,成为中国民办教育的标志性事件。XX年,广州天河区贵族学校“金钥匙学校”于XX年停办。XX年11月,因拖欠学生家长 2亿多元教育储藏金和学位订金而被法院强制拍卖的“广州规模最大贵族学校”——番禺二十一世纪学校,历经三度流拍后,终于以 5794万元价格拍出。   “不论‘教育储藏金’是否合理,但运用民间资金弥补政府教育投入缺乏是大方向和大趋势。”刘沙说。   二轮冲击:名校办民校   假如说民办学校开始基本独立办学、独立招生,与公办学校互不影响。但在名校办民校后,双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