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辛:穷尽一生为“左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姚辛:穷尽一生为“左联”.doc

姚辛:穷尽一生为“左联”姚辛:穷尽一生为“左联”   姚辛在“左联”这片富矿土地上默默地耕耘了55个年头,为史学界捧出了厚厚两大本史料巨著:1994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58万字的《左联词典》,1999年同样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有着上千幅图文并茂的《左联画史》。在这之后的2006年,同样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了达100万字的《左联史》巨著。其中,《左联词典》由原“左联”领导人夏衍先生作序,《左联画史》,则由一直关注并给以他热忱帮助的“左联”老战士、原上海市委副书记夏征农撰序。而后一书《左联史》出版时,夏征农同志业已逝世,但他在生前就已经为这本书题写了书名,并被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项目。姚辛生前用多年心血凝就的最后一本“左联”研究专著――专文论述55位活到新中国的“左联”成员踪迹的《左联之鹰》一书,于其逝世五个月后,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一   姚辛出生于1934年,他是一个孤儿,在随后不久的全民抗战的战乱中,他失去了双亲。但他又是幸运的,失去双亲的姚辛在战时重庆保育院里接受了进步文学的启蒙。其时的重庆保育院院长,正是他后来痴迷于“左联”研究时给他以很大帮助的聂绀弩夫人周颖。他的另一位老师,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千家万户熟知的红色电影《我的一家》的作者陶承。而革命妈妈陶承的小儿子,则是与“左联”五烈士一起英勇就义的年轻共产党人欧阳立安。正是在这样一种浓浓的左翼先进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少年时代的姚辛耳濡目染,循序渐进地熟悉了鲁迅、瞿秋白、茅盾、郁达夫、丁玲、夏衍、田汉等左翼作家及其文学作品,并视他们为自己的人生楷模。他尤其崇拜鲁迅、瞿秋白,以及苏联的高尔基,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他们的作品。他的不算太高的文化程度,就是在保育院里由陶承妈妈等人手把手地,一笔一划地打下的基础。   1955年,姚辛从上海公安总队复员,来到毗邻的浙江省嘉兴市的一所中学作语文教员。在那里,他开始涉足“左联”研究。这一年的6月18日,在“左联”核心盟员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20周年的纪念日子,姚辛在《杭州日报》的副刊上发表了《瞿秋白是这样理解高尔基的》的纪实纪念专稿。1956年、1957年他两次利用学校放暑假的机会,自费赴京拜访仍健在的“左联”盟员,广泛收集“左联”的相关资料,进行系统的研究、写作。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1957年全国自上而下开展的那场声势浩大的全民反右运动中,因他对校长斥他的不务正业提出反批评,又因他对已被打入大牢两年的新中国文艺界头号反革命分子胡风持有不同看法,被视作另类,从而进入了右派边缘分子的行列(“中右”),被迫离开了学校,下放工厂做临时工。他一边打工一边研究,并开始了后来定名为《左联词典》的那部书的写作……   二   随着“左联”盟友一个又一个地离开人世,无数重要史料也相继被埋入地下,“左联”盟员究竟有多少?竟然谁也说不清楚。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现代文学史及文学词典对此却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就连《中国大百科全书》这样的经典史著,其所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词条,也被含糊其辞地写为“盟员总数达数百人”。   考虑到健在的“左联”盟员越来越少,中断“左联”研究多年的姚辛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他的新长征:自费到全国各地寻访那些健在的“左联”盟员。仅就环境氛围较为宽松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十多年间,姚辛先后访问了90多位“左联”盟员,还与先期逝世的40余位“左联”盟员的亲属,以及臧克家、杜宣、蔡若虹等与“左联”关系有过密切交往的30年代著名作家艺术家进行访谈印证。而到了2000年3月2日“左联”诞生七十周年时,幸存于世的也就10来个人。有的,是在即将离世前的病榻上与他会的面。著名老作家,历史上备受鲁迅、毛泽东两位伟人关怀、重视的老作家丁玲,就是在北京医院的病室里与他会的面。会面后不多日,丁玲就告别了人世。姚辛每每与人谈及这些,就会唏嘘不已。   为了写《左联史》,姚辛跑了无数个图书馆、档案馆、民政局、党史办,以及各级政协文史委、文联、作协、地方志机构等,查找的资料不计其数。发现一点线索,他都要尽可能地去实地考察了解。有一次,他了解到有一位名叫伍石夫的“左联”盟员,早在1939年死于抗日战争。为掌握更多信息,他专门到烈士的家乡四川仁寿县寻访遗迹。可当地文化部门都不知道有这么个人。姚辛几经查访,最后在当地民政部门的烈士花名册上找到了伍石夫的名字,然后又走了几十里的山路,赶到烈士的家乡,为烈士曾经生活过的家屋拍了照。经过姚辛的一次次寻访,一大批早已淡出人们视野的“左联”盟员的名字重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左联”盟员王志之,在所有盟员中,有着极其显赫的经历:1927年参加了南昌“八一”起义,1931年加入“左联”,1933年又在华北前线参加了冯玉祥领导的抗日同盟军。1932年11月鲁迅来北平省亲时,是他邀请鲁迅在北平师范大学演讲《再论“第三种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