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度中医资料9结阴证的辨证论.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结阴证的辨证论 刘献琛?   “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这是祖国医学关于结阴证的病名证候,首在于内经素问阴阳别论所作的概要论述。继此之后,刘河间宣明方、把结阴证列主便血,孙东宿赤水玄珠、释结阴者便血也等;这则更明确的说明了结阴证的主征病候,乃即是大便下血这一类的疾患。但便血证候按照中医内科杂病的分类来说;是尚有其它如:肠风、脏毒、肠澼等的不同病变证候的。本篇对于肠风等便血方面,在此不拟广作讨论;只就结阴证的病机治则,及其临床的诊疗实践部分,试为探索和归纳先贤对此所作的论点,并结合个人的点滴体会,扼要的综合讨论谈谈。    病机治则综考   骆龙吉内经拾遗说:“结阴之病,以阴气内结,不得外行,血无所稟,渗入肠间,故便血也”。张介宾景岳全书说:“结阴便血者,以风寒之邪结于阴分而然。阴邪内结,不得外行,则病归血分,故为便血。”李念莪内经知要说:“阴,六阴也。阴主血,邪结阴分,故当便血。”据此;则结阴证的发病机制,乃即由于风寒之邪结于阴分,因而影响到血液的郁积,不得循经运行于外,而内渗入于肠,致由大便而下。圣济总录说:“夫邪在五脏,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留之。”内经博议说:“阴主血,邪结六阴,其伤在血,而足三阴为根柢;盖足三阴皆主于下,故当便血。”这是以邪结阴分而伤及血液,作为形成结阴证的便血证候之病机的分析;按与上述所引的论点考之,可以说,其见解基本上是一致的。   再据马元台内经素问杂註说:“营气属阴,营主血,以奉生身。惟阴经既结,则血必瘀蓄。而初结则一升,再结则二升,三结则三升;结以渐而加,则血亦渐而多矣。”尤在泾医学读书记说:“结阴,阴气凝聚,不与阳气相通也。夫阳、所以举阴者也。阴无阳而独,则不复周流四布,有坠而下出耳。再结三结,谓二阴三阴并结不解,结愈甚者下愈多也。”此则既又阐发了营血属阴,而以阴经既结,不复与阳气相通,势必引致营血瘀蓄,不能循经运行,内渗于肠,坠从便出的所因;并辨析了其邪结营血阴分愈甚,则其下血证候亦必愈益增进的病机。   又按王肯堂证治准绳说:“血之在身,有阴有阳;阳者顺气而行,循流脉中,调和五脏,洒陈六腑。阴者居于络脉,专守脏腑,滋养神气,濡润筋骨。若其脏感内外之邪伤,则或循经之阳血,至其伤处为邪气所阻,漏泄经外;或居络之阴血,因著留之邪,僻裂而出;则皆可渗入肠胃而泄矣。”这里却原是分析说明,人体之内的血液,不论其为循流于经脉之中,抑或是居于络脉之内,如果因为受了非常的因素,从而发生了病理的变化时,则其血液都有可能被渗入于肠里,并由此循着大便的孔道而排泄出来的,基于这一病理的机转看来,则结阴证的病因是由于邪气结于营血阴分,而影响到其部分血液的运行。那末,这些因为运行受着窒碍而郁积的血液,引致改道内渗于肠由便而出,无疑的是本证病变上所必具的证候征象了。   结阴证便血的病机既是由于寒邪内结于营血阴分,血因寒涩;不复循经运行,而内渗入于肠的所引致。则本证的治法,必须温经通阳散寒以开其结,使血液得以复行其故道,是首先应予肯定的原则。素问调经论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王海藏说:“血为寒所凝,入大肠间而便下血,温之乃行,所以得热则止。”于此可见,结阴证治之以温通,实不外于“温则消而去之”,以及“得热则止”的主旨。   此外,再就“脾统血,脾气虚则不能收摄”以及“内寒不能温脾,脾元不足则不能统血”等脏气功能来说,其由于阴气内结,因而内寒不能温脾,脾气虚而失于统摄的结阴证便血的病候,则当运用补中温脾益气摄血等疗法以图治其本,亦是临诊所应加以掌握的一环节。   但是,有机整体的病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临床诊疗时,必须具体的掌握四诊、八纲的辨证原则,审察病机,辨别所因,分清属性,然后再议其治,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古案近例汇参   通阳开结是治疗结阴证的原则,但在临床诊治时,必须切实掌握病机,具体的分清证候属性,灵活拟治,庶可中肯。例如结阴证而又涉湿伤于脾,设非佐以燥湿,使从温化,则阴寒之结,恐难立通;中气虚陷,血随气坠的,若不急为扶中益气,升举其陷,势必招致血气俱亡;而失血过多,阴伤阳微,如果不亟为和阴助阳,固 补脾元,则将不免于暴脱。此等处,都是医者在诊疗之际,所当深思慎处的重要环节。必如是,始能战胜所患,解除病苦。今试引征古人治案,借作讨论参考:   1)罗太无治真定总管史侯男(元、罗谦甫医案),肢体本瘦弱,一日因勉饮味酸之酒,遂致腹痛,继而泄泻无度。越旬,便后见血红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