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宁波站深基坑监测方案(总包版).doc

【精选】宁波站深基坑监测方案(总包版).doc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选】宁波站深基坑监测方案(总包版).doc

轨道交通2号线铁路南站车站基坑监控技术方案及技术措施~33 ~轨道交通2号线铁路南站站基坑监控技术方案及技术措施~32~宁波站基坑及地铁二号线铁路南站站监控技术方案1、工程概况1.1基坑工程概况宁波南站站房改造工程位于宁波站既有站场内。里程范围为K146+904~K147+028;站房共设3层,地下1层,地上两层。地铁2号线车站位于国铁车站下方为地下二层,与车站走向一致呈南北走向,属宁波火车站的地下交通配套工程,与国铁车站一体化共建。如图1-1所示,拟建场地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现火车南站,北侧为现火车站南站北广场,北广场北侧为南站西路;场地南侧隔永达路为宁波市盆景园,东西侧均为现有铁路轨道。2号线车站位于火车站(地下一层)南北联系通廊的地下,呈南北走向。2号线有效站台位于国铁站场中心,2号线站台中心线轨面相对标高为-21.25m。图1 图1 铁路南站站位置图2号线铁路南站设置在铁路南站下方,为33.3米宽岛式站台地下二层车站(车站上方为国铁出站厅,即地下一层),局部设夹层,标准段为四柱五跨砼框架式结构,地铁车站结构外包宽度为43.7m,站中心底板埋设为21.16m,车站净长为249m。车站主体基坑开挖深度约18.9~24m 1.2地质状况1.2.1工程地质①1层:填土(meQ)杂色,以灰黄色为主,松散~稍密,成分杂,主要由碎块石、粘性土等组成,局部混少量建筑垃圾,碎块石大小混杂,均一性差。碎块石径一般约5~15cm,大者大于30cm,一般上部碎石含量高,下部粘性土含量高。表部局部地段以混凝土为主。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土质不均,厚度为1.3~2.4m,局部厚度可能较大,一般在暗塘地段。①2层:粘土、粉质粘土(m)灰黄色,可塑,下部渐变成软塑,厚层状构造,含有铁锰质斑点,粘塑性好,韧性高,干强度很高,无摇震反应。岩性以粘土为主,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该层场地局部分布,大部分地段缺失,物理力学性质较好,俗称“硬壳层”,具有 中~高压缩性,顶板标高1.40~1.87m,厚度较小,为0.6~0.9m左右。②1层:淤泥质粘土(m)灰色,流塑,厚层状构造,含少量植物碎屑,粘塑性好,韧性高,干强度很高,无摇震反应,局部地段相变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及粘土。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层位较稳定,高压缩性,顶板高标-0.25~1.70m,厚度为2.4~4.3m。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m)灰色,流塑,薄层状构造,单层厚2~10m,层间夹粉土薄膜,粘塑性较好,局部岩性为淤泥质粘土,韧性高~中等,干强度中等 ,无摇震反应。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3.60~-1.59m,层厚3.0~4.8m。②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m)灰色,流塑,鳞片状构造,夹不规则粉砂薄膜或薄层,粘塑性较高,局部岩性为粘土或淤泥质粘土,韧性高~中等,干强度中等 ,无摇震反应。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6.85~-5.80m,层厚3.0~6.0m。③1层:粉砂、含粘性土粉砂(al-m)灰色,稍密,饱和,厚层状,混杂粘性土团块,粘性土含量经占10~15%。韧性低,干强度低,摇震反应明显。该层零星分布,主要分布于场地的东南侧及西北侧,本次场地内未揭露,顶板标高-9.69~9.60m,层厚2.5~3.5m。③2层:粉质粘土(al-m)灰色,流塑,厚层状构造,粘塑性中等,性质不均匀,夹粉土团块较多,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实测标贯平均击数为3击左右。该层为③1层粘质粉土的相变层,零星分布,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12.19~-9.43m,层厚2.9~4.7m。④1层:粘土、淤泥质粘土(m)灰色,流塑,鳞片状构造,含粉团块,土质不均,局部岩性为淤泥质粘土。韧性很硬,干强度很高,具油脂光泽,无摇震反应。该层大范围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15.09~-10.35m,层厚2.0~4.7m。④2层:粘土(m)灰色,流塑~软塑,细鳞片状构造,土质较均一,韧性硬,干强度高,无摇震反应。含少量半碳化物,粘塑性较好,岩性总体以粘土为主,局部为粉质粘土。该层大范围分布,⑤层埋深较浅处缺失,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15.10~-14.09m,层厚4.6~7.3m。⑤1层:粉质粘土(al-l)灰绿色、灰黄色,可塑,局部硬塑,少数呈软塑状,厚层状构造,含铁锰质结核,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震反应,岩性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为粘土。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顶板埋深和厚度变化较大,顶板标高-20.40~-14.70m,层厚2.3~7.1m。⑤2层:粉质粘土(al-l)灰绿色、灰黄色,可塑,局部软塑,一般上段厚层状,下段薄层状构造,薄层厚2~6m,层间夹粉土薄膜,含铁锰质结核,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该层场地均有分布,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