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细分与泛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图书馆细分与泛化

图书馆细分与泛化   [摘要] 考察图书馆进化的历史:由少到多,从弱到强;总结图书馆发展的轨迹:从细分到泛化;探索图书馆发展的终极目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查找到任何需要的公开信息”。   [关键词] 图书馆史 图书馆细分 图书馆泛化 知识联合体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A library is a growing organism)――阮冈纳赞。   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存文献资料和其他信息资源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1]。作为人类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其生命历程也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过程。笔者就图书馆进化的历史,总结图书馆发展的轨迹,探索图书馆发展的方向。      1原始图书馆时期      自人类有了书籍这一伟大的发明以来,就需要有存放书籍的地方,这样图书馆的胚芽就形成了,如中国商代就有专门收藏刻辞甲骨的窖穴,公元前3 000年巴比伦城镇尼普尔的神庙中记事泥板的收藏,古代埃及公元前1 000多年的底比斯城王宫神庙中的藏书室。公元前7世纪,亚述王国建立了一所很大的皇家图书馆,所藏泥板文献约有2.5万块之多,并按不同的主题排列,在收藏室的入口处和附近的墙壁上还有泥板文献的目录[2]。1 000多年前,中国的寺庙及道观、阿拉伯的清真寺和西方的修道院都有了藏书的地方,我们可以把它们称为原始“图书馆”。   原始图书馆的基本功能是藏书。虽然只服务于极少数人,但却为知识的保存做出了极大贡献,为图书馆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2古代图书馆时期      中国唐朝,雕版印刷术发明,印本书出现了;五代以后,印本书开始增多;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还形成了中国文字的印刷体(宋体)。书籍的官刻、私刻、坊刻系统形成,书籍生产和流通开始专业化。978年,宋王朝崇文院建成,东廊为昭文书库、南廊为集贤书院、西廊是史馆书库,分经、史、子、集4库。崇文院的建成,标志着国家图书馆形态的出现。宋初,皇室藏书有13 000卷,到1177年有72 567卷。宋代私人藏书家就有17个,藏书超过20 000卷,杭州陈振孙收藏更达49 700(或51 180余)卷[3]。至1420年,明朝皇家藏书20 000种、100 000册。1407年“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编纂《永乐大典》,清朝(1782年)编纂《四库全书》并建文渊阁、文津阁等较大规模的官办藏书楼,都有了极强的国家图书馆行为。1561年,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天一阁藏书楼在宁波建立,1808年藏书达53 000多卷[4]。由于中国古代朝代的更替及管理的封闭排外,皇室藏书只供皇室使用,甚至只有皇帝有权使用(乾隆皇帝所建的藏书库就基本禁止他人进入),为了避免打扰,有的藏书楼甚至建在岛上。清朝统治的前两个世纪竟然不超过10人使用天一阁藏书,外姓人只有黄宗羲使用过它的藏书[3]。因此中国的藏书楼未能进化到近代“图书馆”,仅出现经营性质的租书铺。而在欧洲和中东却不同,9-12世纪的开罗和巴格达,尽管阿拉伯书籍大多借助于传统的手抄方法,据说藏有200 000至500 000册图书,由政治和宗教领袖管理,并向所有社会阶层开放[3]。10-13世纪,意大利的一些犹太社区,把它们的教堂作为图书馆,成员们在这些宗教机构里捐赠或存放书籍,以便其他成员能使用。11世纪初的一个拉比说:“书籍不是用来储存的,而是用来借的”,到13世纪,人们甚至认为“不借书是一种自杀”[3]。   1450年前后,德国人古登堡用铅、锡、锑合金制成活字版,用油墨印刷,为近代的金属活字印刷业奠定了基础。印刷型图书的大量出版使图书馆藏书的速度增加,藏书的增加促使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如分类、著录、目录编制等)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1537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颁布了第一部呈缴本法。图书馆的建筑结构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1567年,西班牙的艾斯库略尔宫图书馆就采用了墙壁式大厅的建筑格局,图书馆内部为又宽又高的大厅,周围的墙壁排列书架),西方近代图书馆的形态出现,这一变革我们可以称之为第一次图书馆革命。如法国1789-1795年间颁布了20项有关图书馆的法律和法令。国家图书馆的藏书从革命前的15万余册猛增到1818年的100万册;过去每周开放2天,1796年起每天都开放4小时[5]。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图书馆,我国春秋时期齐国君王醒公所创办了稷下学宫,柏拉图在雅典城外西北角创立了自己的学院(Academy),1088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成立,12世纪末牛津大学成立。一所学校的成立不可能没有藏书,有了藏书就不可能没有图书馆,早期学校的图书馆以捐赠为主,15世纪以后,欧洲大学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也成形了。当然其进化到现代大学图书馆也有些坎坷。例如剑桥圣约翰学院1530和1545年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