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分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

附件 康乐县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编制说明 (2016~2020年) 康乐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七年月 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姓名 职务 组长 马 昱 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副组长 马生杰 县政府办主任 韩廷麟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办公室主任 马进福 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成员 乔克志 县国土资源局干事 汪学芳 县国土资源局干事 高 扬 县国土资源局干事 编制工作组成员 姓名 职务/职称 工作单位 组长 范永晖 工程师 甘肃智广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副组长 马进福 副局长 康乐县国土资源局 成员 付 强 副高级工程师 甘肃智广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王宝玉 助理工程师 甘肃智广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姚 鹏 助理工程师 甘肃智广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目 录 1 规划编制背景 1 1.1 自然地理条件 1 1.2 地质环境条件 3 1.3 地质灾害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15 1.4 地质灾害灾情、险情 16 2 《规划》编制基本思路 17 3 《规划》编制情况 18 4 编制方法 18 5 规划摘要 19 5.1 文本 19 5.2 附图 20 5.3 附表 21 5.4 编制说明书 21 6 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21 7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22 7.1 分区原则 22 7.2 分区依据 22 7.3 分区方法 22 7.4 分区结果 23 8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 32 8.1 分区原则 32 8.2 分区依据 33 8.3 分区方法 33 8.4 分区结果 34 9 地质灾害防治项目 39 10 投资估算 45 10.1 估算依据和标准 45 10.2 费用估算 45 10.3 资金筹措 48 11 保障措施 49 12 结语 51 13 《规划》的审核审批情况 52 14 《规划》的修编及解释 53 1 规划编制背景 1.1 自然地理条件 1.1.1 地理位置 康乐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东临定西市的临洮、渭源县,西接和政县,南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临潭县、卓尼县接壤,北界与广河县相邻。康乐县是前往冶力关、临夏等地区的交通中转站,交通以公路为主,省道311、省道317等境内通过,县城与各乡镇之间都有公路相连,交通条件便利。南北长56km,东西宽39km,全县总面积1081km2。 地理坐标: 东经:103°24′~103°49′ 北纬: 34°54′~ 35°27′ 1.1.2 气象水文 气象:康乐县属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总的气候特点是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长夏短,春秋相连。年平均气温7℃,极端最高气温36.1℃,极端最低气温-32.2℃;年平均降水量为548.4mm,年最大降雨量780.4mm,一次过程降雨量最大135.5mm,日最大降雨量81.2mm,小时最大降雨量49.9mm,10分钟最大降雨量为21.6mm。康乐县形成泥石流的临界雨强为25mm/h,成灾雨强为40mm/h。年平均蒸发量为1267.1mm;历年最大冻土深度为88cm,最大积雪厚度30cm;无霜冻期平均127天,最长151天,最短105天;风向全年多为东北、东南风,最大风速7.3m/s。 水文:康乐境内河流均属洮河支流。南有冶木河、杨家河;中部有胭脂河、中砥河、苏家集河、三岔河;北有流川河。 冶木河自莲麓西南部的牙扎坎入境,从低寺坪入洮河。县境内全长9.5km,汇水面积43.68km2,年平均径流量31980万m3,平均流量10.14m3/s。 杨家河源于白石山南麓,出紫沟峡经杨家河、秦家河、在河口村入洮河。全长24.31km,积水面积171.57km2,年平均径流量4266万m3,流量1.35m3/s。 胭脂河源于白石山南麓,由普巴河和草滩河汇集而成。普巴河经前墩湾、普巴、至马集;草滩河经车场沟、草滩、在马家集汇合,至县城东汇入三岔河。全长36.5km,积水面积163.43km2,年平均径流量2805万m3,流量0.89m3/s。 中砥河源于石墩山右侧滑坡沟,经三条沟、上湾、苦土麻,汇小东沟溪流,至县城汇入胭脂河。全长24.8km,积水面积65.15km2,年平均径流量907万m3,流量0.29m3/s。 苏家集河由八松河、药水河、鸣鹿河汇集而成。八松河源于尖石山南麓,源头为泉眼,流量0.02m3/s,出天津峡,经扎子河、纳沟,汇草场沟支流在扎麻崖与药水河相汇。药水河源于抱儿子山南麓,出药水峡,在菜子沟门汇中沟、菜子沟溪流,至扎麻崖汇入八松河。鸣鹿河源于尖石山南麓右侧青龙崖下,源头有泉水3眼,流量约0.2m3/s,出石峡至东沟门汇大东沟溪流,至松城汇胡麻沟溪流,至鱼咀山南入苏集河,至张家汇周家沟小溪,至半坡汇古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