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汉语词类——副詞副詞是對動作行爲或者某種性質狀態進行修飾限制的一類詞。它可以限制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程度、範圍、時間等意義。一、副詞的來源副詞絕大部分是從動詞、形容詞、名詞、代詞等演化而來的。由於副詞表示的意義比動詞、形容詞、名詞等要虛一些,所以從動詞、形容詞、名詞等向副詞演化的過程是一種虛化過程。如:“向”,作動詞時有接近的意義,後面可以接表示時間的賓語。例: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李商隱《登樂遊原》)向夕長風起,寒雲沒西山。(陶潛《歲暮和張常侍》)當表示接近意義的動詞“向”出現在動詞或者形容詞等謂語前時,便虛化爲副詞,表示將近的意思。例:清明前夜炊飯,雞向鳴下熟飯於甕中,以向滿爲限。(賈思勰《齊民要術》)又表示將要的意思,例:木欣欣以向榮,泉水涓涓而始流。(陶潛《歸去來兮辭》)再如:信,作爲形容詞,是言語真實的意思。例:子以爲我爲不信,我爲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戰國策·楚策》)後來虛化爲副詞,是確實、的確的意思。例:大王信行臣之言。(《戰國策·秦策》)二、副詞的語法功能副詞的基本語法功能是作句子的狀語,但有些謂語性的副詞有時也可以作謂語或者補語。作謂語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在一般的陳述句或者疑問句中作謂語,例: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湯問》)另一種是在對話中或者複句中單獨成句,例:公聞其期,曰“可矣。”(《左傳·隱公元年》)副詞作補語的情況例如:可謂富貴極矣!(《史記·李斯列傳》)三、副詞的分類有關副詞的分類各家說法不一,本書採取常見的分法,將副詞按照其用法分爲程度副詞、範圍副詞、時間副詞、情態副詞、否定副詞和謙敬副詞六類。下面我們分別予以介紹:(一)程度副詞程度副詞主要表示行爲動作、性質狀態、數量多少的程度,按照其所表達的意義可以分爲三類:1、表示程度之高、之深這一類的副詞主要有:最、至、極、絕(表示最高度)∕大(十分、很)∕太(表示超過一定限度)∕殊、特、尤(特別、非常)∕甚∕良“最、至、極、絕”等幾個副詞可以表示最高度。例: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戰國策·趙策》)卓王孫大怒曰:“女至不才,我不忍殺,不分一錢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爲神速。(沈括《夢溪筆談》)秦女絕美,王可自取,而更爲太子取婦。(《史記·伍子胥列傳》)“大”表示程度深,可以翻譯爲“很、十分、大大地”等意思,例: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諸子弱,大封同姓。(晁錯《削藩傳》)太,表示超過一定限度,即“過分”的意思。例: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匆。(杜甫《新婚別》)“殊、特、尤”可以理解爲“特別、非常”的意思。例: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戰國策·趙策》)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曹操《求賢令》)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歐陽修《醉翁亭記》)“良”作爲副詞,在漢代主要與“久”連用,“良久”就是“很久”的意思。例:廣數自請行,天子以爲老,弗許,良久乃許之。(《史記·李將軍列傳》)六朝以後,良可以修是其他詞語,有“的確”的意思。例:清榮俊茂,良多趣味。(酈道元《水經注》)諸將以爲趙氏孤兒良已死,皆喜。(《史記·趙世家》)“甚”在六朝以前,既可以作狀語,又可以作謂語、主語,是一個形容詞。例:甚於婦人。(《戰國策·趙策》)涉於魚齒之下,甚雨及之,楚師多凍。(《左傳·襄公十八年》)苛政暴吏,甚於虎也。(王充《論衡》)六朝以後,“甚”在接近於口語的文獻中,才專作狀語。例:好讀書,不求甚解。(陶潛《五柳先生傳》)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蘇軾《留侯論》)2、表示程度低或輕微這一類的副詞主要有“少、略、微、稍、頗”等,他們都有“稍微、略微”的意思。先秦表示這類意義一般用“少”,漢代以後才用“略、微、頗”,唐宋以後“稍”才由表示“逐漸”意義的時間副詞分化出程度副詞的用法。例:太后之色少解。(《戰國策·趙策》)戰少利,陳餘複請兵。(《史記·項羽本紀》)請略陳固陋。(司馬遷《報任安書》)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史記·項羽本紀》)莽色厲而言方,欲有所爲,微見風采,黨與承其指意而顯奏之。(《漢書·王莽傳》)“稍”起初多爲“逐漸”意思,爲情態副詞。例:項羽乃疑範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史記·項羽本紀》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柳宗元《黔之驢》)後來才由“稍微”的意思。例:今將就試,宜稍溫習也。(魏泰《東軒筆錄》)余稍爲修葺,使不上漏。(歸有光《項脊軒志》)“頗”在古代有兩種意思:一是程度高,略近於今天的“很、甚、相當地”等。例:多奇物,土著,頗與中國同俗。(《漢書·張騫傳》)李翰以文章自名,爲此傳頗詳密。(韓愈《張中丞傳後敘》)一是程度低,爲“稍微、略微”等意思,例:涉淺水者見蝦,其頗深者察魚鼈,其尤深者觀蛟龍。(王充《論衡》)余雖不合於俗,亦頗以文墨自慰。(柳宗元《愚溪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