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产生与初步发展(1).pptVIP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产生与初步发展(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早期传教士的办报活动 马六甲 一、《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办及其时代背景 2、历史上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 :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卓南生:是“记”,不是“纪”。 (1)创办者及主要编辑人员 创办人马礼逊 Robert Morrison (1782—1834) 其他编辑人员: 米怜(Milne) (1785—1822),1813年7月来华,刊物主编及主要执笔者。 麦都思(1796—1857),1817年6月12日抵达马六甲,负责印刷部门。 (2)刊物内容 1. 阐发基督教义; 2. 宣传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知识; 3. 少量新闻报道。 近代中文报刊上第一条消息:《月蚀》 “查照天文,推算今年十一月十六日晚上,该有月蚀,始蚀于酉时约六刻,复原于亥时约初刻之间,若此晚天色晴明,岬地诸人俱可见之。” 一共54个字,明白易懂,新闻要素交代得很清楚。 (3)编辑方针 1.注意研究和迎合受众,主张刊物要简短、通俗、生动。 2.刊物风格尽量中国化,有较强的读者观念。 《特选撮要每月纪传》 破国俗,以立神道。 《中华诸兄庆贺新禧文》对中国春节的批判:浪费,酗酒,赌博,迷信。 《天下新闻》 纪德(1799-1843),另译吉德,笔名修德 内容侧重时事政治 1829年停刊 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及其他宗教性中文报刊 1833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在广州创刊,它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 创办人兼主编: 德国传教士郭士立(又名郭实腊) 内容特点:它虽然也由传教士主办,但宗教内容不占重要份量,着重介绍西方各国的历史、地理、科学、艺术等内容。增设新闻和言论专栏。 以上报刊本质上都是宗教性报刊,其基本内容,一是阐发教义,二是宣传西方文化。 后来宗教色才渐趋淡薄。 三、《蜜蜂华报》等外文报刊的出版 1、《蜜蜂华报》 1822年葡萄牙文报纸《蜜蜂华报》在澳门出版,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第一家外文报刊。 2、《广州纪录报》 1827年由鸦片商马地臣创办,商业性报纸。 是中国境内第一份英文报刊。 鸦片战争前外人在华办报的特点 中文刊物旨在宣传显示西方文明,英文报刊重在传递情报和信息 出于打开中国大门的共同目的,在华外人通力合作办报 担当主力的是传教士,扮演多种角色 外人在华的办报活动,主旨不在报业经营,而是一种政治性很强的宣传和情报活动 近代香港报业诞生的时代背景: 1、香港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商业发达。 2、欧洲从14、15世纪就有了报道商业信息的报纸,外国人把欧洲的商业报纸带到了香港。 一、英文商业报纸的纷纷出版 1、《香港钞报》(Hong Kong Gazette)(1841年):第一份在香港出版的英文刊物。 2、《中国之友》(The Friend of China):1842年。 3、《德臣报》(China Mail)(1845-1974):香港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 4、《孖剌报》(Daily Press)(1857年):香港最早的英文日报。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日报。 二、《遐迩贯珍》的问世 香港最早的中文刊物,也是最早使用铅印的中文报刊。1853年8月由马礼逊传教会创办,月刊。首任编辑是麦都思。 这份刊物虽然由传教士创办,但主要内容是新闻和时事。 1、《香港船头货价纸》与《中外新报》 1857年由《孖剌报》报馆创刊,为该报的中文版,后改名为《中外新报》,由伍廷芳主持,黄胜参与了编辑工作。 2、《中外新闻七日报》与《华字日报》 1871年由《德臣报》报馆创刊,1872年改名《香港华字日报》,陈蔼亭任主编。 商业报纸促进了新闻实效性观念的提高 形成近代报纸散页出版物的模式 近代上海报业发展的社会背景 : 1、物质文明与经济繁荣 2、上海文化发展的三种动力 (1)移民文化的海纳百川 (2)市民文化的繁荣 (3)租界言论的相对自由 一、上海外文报刊的发展 北华捷报 北华捷报 (英文母报) 二、中文宗教性报刊 1、《六合丛谈》(Shanghai?Serial): “今予著《六合丛谈》一书,亦欲通中外之情,载远近之事,尽古今之变。见闻所逮,命笔志之。月各一编,罔拘成例。务使穹苍之大,若在指掌;瀛海之遥,如同衽席。” ——伟烈亚力《六合丛谈小引》 麦家圈: 上海传教士中形成以麦都思为首的传教士组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秉笔华士”的模式,即外国人出面,中国人襄助. 洪仁玕,沈毓桂 ,王韬 2、《万国公报》: 1883-1889年停刊 1889-1907年:成为英美传教士控制下的重要舆论工具 《万国公报》的主要内容: 1、变法宣传 2、西学介绍 1、《申报》的创办(1872-1949) 创办人:英国商人美查兄弟,其中以弟弟安纳斯脱·美查为主。 1872-1889:早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