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诗经中叠词效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诗经中叠词效果

略论诗经中叠词效果   摘 要: 本文主要围绕《诗经》中叠词的一些表达效果,通过具体的例子对它们进行说明。既说明不同的效果,又尝试阐述这些效果之间的相互关联,从而更好地对文本中的叠词进行把握。   关键词: 《诗经》 叠词 表达效果      一、引言   《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其中含有不尽的财富供后人发掘,但是因为年代的久远,语言的流变,许多当时的文学表达方式与现代具有很大的差别。在这些差别中,叠词的大量使用无疑是其中一个明显的特点。下面就《诗经》中的叠词的具体表达效果进行阐述。   二、舒缓语气与抒情   在《诗经》的文本中,有许多文字没有具体确切的含义,而是通过使用叠词来使得语气得到舒缓,如“燕燕于飞,差池其羽”①中的“燕燕”的这种重复,从而使一种比较突兀的语气得以舒展,而它的这种舒展语气也正是与下文的送别相符合的。而在“湛湛露斯,匪阳不?”②中,也是以“湛湛”二字所设定的舒缓的语气引起下文的。《诗经》通过叠词,特别是叠词在文章开头的使用,以一种舒缓的语气营造情感氛围,为下文构造环境与心境。   与简单的舒缓语气相比,《诗经》中借助于叠词抒发情感的地方很多。《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③仅仅以“夭夭”、“灼灼”二字就让人深切地体验到了满心欢悦的情感,让人置身于春日桃花盛开的画境之中。而《氓》中那位“不见复关,泣涕涟涟”④的女子也把她的泪珠送到了读者的眼中,让读者心中为她或忧或喜。相比而言,“行迈靡靡,中心摇摇”⑤中的“靡靡”和“摇摇”更多的是抒发了一种家国衰亡的悲痛,虽然文章中没有明确的言说,但是这些叠词的运用却已经让我们为之所感。在“视尔梦梦,我心惨惨,诲尔谆谆,听我藐藐”⑥这句话中,几个叠词的运用寄寓了深切的情感,而无限的真诚与失望也都意在言外。由之可见,叠词的使用是作者不是语言的简单重复,而是作者抒发情感的有效方式。   三、声韵和谐与句子连接   《诗经》作为先秦的文学作品,自然也不可能摆脱其时代的双音节的语言特点,因而许多叠词的使用也与其音韵的协调有关。如在《东门之杨》中“其叶??”、“明星煌煌”⑦等语句如果没有使用叠词,诵读句子时语言就会比较零乱和拗口,而使用叠词就使得语句变得十分和畅。流传至今的“未见君子,忧心忡忡”⑧中,“忧心忡忡”中叠词协调音韵痕迹已然很是明显了。比照“独行踽踽,岂无他人”⑨,今天的成语中依然保有“踽踽独行”,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一下叠词在补全音韵方面的不可或缺。所以,《诗经》中的一些文字主要是为了补全音节,我们不必过于穿凿。   和补全音节相类似的是句子的连接需要。“子子孙孙,勿替引之”⑩,虽然含有形容子孙繁多之意,这样行文却是促进整个句子连为一体的需要。因为如果不使用叠词,整个句子就变得比较散乱,而且意义的表达远没有使用之后鲜明。《云汉》中的“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赫赫炎炎,云我无所”{11}也与之类似。借助于这些叠词,既使得整个句子连接为一体,又让各种情感的表达更加确切和深入。   四、兴起与渲染   前人认为《诗经》运用了赋比兴三种写作手法,并且认为兴是指先言彼物再引起此物,这里的兴起并不指这个概念,而是仅仅指文章的一种开头方式。《诗经》中使用叠词作为文章开头的作品很多,但并不都是为了兴起。在《鹿鸣》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12},其中的“呦呦”二字很难说是对鹿的叫声的模拟,更多的像是一种引起下面文字的方法。而《雨无正》中的“浩浩昊天,不骏其德”{13},则鲜明地表明了“浩浩”不是对于外界自然事物的模拟,而是一种引起下文的方式。因为“浩浩”若有实意,不仅与所言之天不合,也与“昊”重复。由此可见叠词也是一种兴起下文的方式。   叠词的效果不仅在于兴起下文,还表现在对于氛围的渲染上。“风雨凄凄,鸡鸣喈喈”{14}通过叠词的使用渲染了环境的凄苦与主人等待的悲凉,突出下文“既见君子”{15}的喜不自胜。而秋日的蒹葭却以“苍苍”、“萋萋”、“采采”{16}描绘了一幅凄美的图画,将读者移身诗中,体味主人的希望与惆怅。在“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17}中,我们则深深地被其中所表述的情感所感染,也为那个动荡的时局而忧心,因为这两个叠词在渲染环境的恶劣的同时,更与下文一起加深了其恐惧之情与无尽之忧。   五、描摹与强调   有些叠词不像以上所说的那些一样具有各自的功用,而是对于外界的事物的一种模拟。《诗经》的开篇即是模拟雎鸠的“关关”叫声,与之相类似的还有许多其他的对于各种声音的模拟,如“将翱将翔,佩玉将将”{18}对于佩玉碰击声音的模拟,“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19}对于虫的飞动的声音的模拟,“伐木丁丁”、“伐木徐徐”{20}对于伐木声和人的呼叫声的模拟。除了对于各种声音的模拟以外,还有对于各种状态颜色等的摹写,如“皎皎白驹”{21}中以叠词“皎皎”摹写马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