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平台魔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交网络平台魔力

社交网络平台魔力   如今但凡跟社交网络沾点边儿的公司都是华尔街的新宠。Facebook、Twitter、Groupon在积极准备上市,LinkedIn 和中国的人人网捷足先登,已经在纽约证券成功亮相,就连看起来和社交网络毫不搭界的奇虎360,也因为用了个“中国的Facebook”的概念而大获成功。今年6月,Facebook在SharesPost上试水,拍卖10万份B股,最后以每股35美元成交,这意味着Facebook的整体市值将超过850亿美元。这个数字差不多是福特汽车市值的2倍,雅虎的5倍和新浪(纳斯达克)的11倍。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评价,这都是个令人咋舌的成绩。Facebook不过是哈佛大学几个小孩捣鼓出来的一个网上交友平台,从2004年诞生到现在,只有短短的7年时间。到底是什么使得投资者对它趋之若鹜?   最偷懒的解释当然是把社交网络的热门归结为新一轮互联网泡沫。人们对十年前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依然胆战心惊。但是,这次似乎有所不同。首先,尽管各种基于社交理念的产品层出不穷,LinkedIn和人人网却是仅有的两个社交网络上市公司。其次,这些年轻公司们动辄拥有上亿的用户(Facebook7.5亿,Twitter2亿,人人网1.6亿),这可是十年前那些泡沫公司想都不敢想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领头的这几个Web 2.0公司给用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网络体验,引导信息产业走到一个从未有过的新天地。   谢文的新作《为什么中国没有出Facebook》,大概是目前中国IT评论界对于泡沫说最有力的驳斥。作者以IT业参与者与观察者的重叠视界,详细分析了Facebook之于全球信息产业的意义及其对中国市场的启示。该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对互联网嬗变中技术创新与资本操作的洞悉,体现了作者对于这一开放系统的宏观视野和整体把握。   作者认为,互联网经历了三次解构与重构:门户(以雅虎为代表),搜索(当然是谷歌),Web2.0(Facebook)。如果说前两次都是对于信息本身的“打碎重组”,Web2.0则将目光转向了信息生产者,使得亿万用户从单纯的信息消费者成为生产者。因此,“由真实的个人和真实的社会关系组成的信息网络自动承担了网络信息的选择、过滤、传播和互动任务,使得信息与用户之间的相互匹配过程更自然,更精准,更智能,更高效。”毫不夸张的说,这句话道出了Web2.0商业模式的全部秘密。   如果说谷歌改变了个人获取信息的方式,Facebook则改变了社会群体信息生产和交流的方式。前者是Web1.0时代的革命,后者是Web2.0的集大成者。Facebook试图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圈原封不动地搬到网上,打破所谓“现实生活”和虚拟网络世界的二元对立。互联网从此渗透到人类社会的筋脉,而不仅仅是个人的信息渠道。   这个革命性的转变使得Web1.0时代“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流行语显得如此过时。在Facebook的语境下,人人都知道你不是一条狗,因为大伙儿各自将身世家底、思想行为、喜怒哀乐、柴米油盐,一股脑儿与“朋友”分享。(谢文在书中提到所谓的“信息碎片化”,其实不过是生活的信息化。)对于商家来说,Facebook服务器上数亿人的柴米油盐信息是个巨大的金矿。从前,商家只能通过小规模的问卷调查来探寻消费者的好恶。谷歌出现之后,网民的行为和趣味可以通过点击和浏览行为来推测。而在Facebook里,消费者直截了当地说:我需要/喜欢产品A,不需要/喜欢产品B。这种“更自然、更精准、更智能、更高效”的数据挖掘,是Facebook对谷歌的巨大威胁。事实上,Facebook的广告收益每年都在激增。如果有一天Facebook成为网上广告的首选,那么谷歌就是今天的雅虎。谷歌先搞Wave,再搞Buzz,今年六月又推出Google+,屡败屡战,正彰显出Web2.0社交平台的战略意义。   如果说Facebook与谷歌的角逐还只是谢文所谓的“软平台”竞争,同时在上演的“硬平台”竞争也是好戏连台。苹果收购Quattro,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都是软硬件公司相互侵吞打造“硬平台”的生动例子。谢文书中对平台这一概念的解释,举例虽多,但仍有雾中看花之感。麻省理工Sloan管理学院Michael Cusumano认为,所谓“平台”其实是一个公司的核心产品,而一个产品能否成为平台要看它能否制造“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这里的网络不是指互联网,而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当一个产品能够吸引一系列外围补益产品(complementary products)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后,该产品就成为平台。平台的价值将随着补益产品的存在而增长,而这些补益产品同样因平台产品的生态系统而增值,从而形成互依互补的网络效应。比如,在谷歌的生态系统里,搜索引擎是平台,Android是补益产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