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知指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觉知指南)

觉知指南??????????????????前言  潘 .印塔佩悟,后称隆波田禅师,在他弘法的三十年中,在他弘法的三十年中,指导大众,让大众能了解体会佛教的核心,并指出了那不论国籍、宗教、性别、年龄毫无例外地潜藏于每个人的真理。如果修持正确,便能像佛陀一样的看见、认识、明了这个真理。   这方法是用来培养自觉,也就是清楚的觉知身体的动作、觉知心念的起灭。假使能正确而有恒地练习,将生起「内观智慧」,一直到痛苦的息灭。   我们议决将隆波田在不同场合的教导编辑成册,以便提供有兴趣的人参考。   本书的内容包含了隆波田教法精要、实修方法以及如何解决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障碍。修行层次也附录于篇后以为导引。   谨向所有对本书问世有功的人士致谢。隆波田基金会 隆波田禅师传隆波田禅师或称潘.印特佩悟,1911年9月5日生于泰国东北边境洛伊省的布宏小镇。他是清与姗的儿子,他的父亲早逝。由于小镇上没有学校,隆波田在童年时并没有接受正式教育。就像其它小孩一样,他必须帮着母亲照顾耕田。  11岁时,他在当地的寺里成为沙弥,他的叔叔是该寺的常住。在寺里18个月中,隆波田学习经典与不同的禅修方法,例如吸气时默念「佛」,吐气时默念「陀」以及数息法。在脱下僧袍后,他回到家里。  根据习俗,隆波田在20岁时回去受戒成为比丘,再次向叔叔学习并禅修6个月。回复在家生活之后,他22岁那年结婚,并育有3个小孩。在村里,隆波田经常是举办佛教活动的负责人,受到当地人民深深景仰,并在三次不同场合被推选为村子的领导者。尽管身负重任,他还是继续不断地禅修。  后来他移居到同省较大的江翰镇,以便孩子们上学。做为一个贸易商,他驾着自己的船沿着湄公河往来于泰国与寮国间做买卖。这段时间内,他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禅修大师,也增强了他对正法(真理)探究的决心。  此外,他发觉到多年努力的行善、做功德、练习不同的禅修方法,并没有消除他的瞋心。最后,他决定开始寻求解决的方法。  1957年,隆波田年近46,离开了家并下定决心若不找到真理,就不回家。他来到了农开省的摩尼光寺练习一种简单的肢体动作,但是他不像别人在心中默念「动、停」,只是觉知身心的动作。几天里,也就是1957年泰国旧历8月11日的早晨,他的心已完全到达了苦灭,不需要任何传统的仪式或老师。  后来隆波田回到家,以在家老师的身份,用2年又8个月的时间将所找到的法教给他的妻子和亲戚。而后,他决定再出家使正法更弘开。剃度典礼于1960年2月3日举行。  隆波田的教法流传国内外。尽管身体状况不佳,他还是献身于传法。1982年诊断出他有胃癌,他不顾病情,仍然继续积极地工作6年直至生命终止。  1988年9月13日下午6点15分于泰国东北的洛依省,隆波田安详地离开人世,享年77岁。第一篇 培养觉性觉知 让我们清楚地觉知身体的每一个动作。例如,在眨眼时要觉知,在呼吸时要觉知,念头生起时要觉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觉知。觉知无价。我们买不到,也没有人能代替他人觉知。例如,当我握紧拳头时,有谁知道我的感觉吗?没有别人。外表上,你可以看到我握紧拳头,可是,你不知道我的感觉。同样地,当别人握紧拳头时,我可以看见,却无法知道他的感觉。?规律的动作 做事情都要有方法以达成目的。同样地,培养觉性以达成“觉(性)-定-慧”也需要方法。 不要静坐不动;要一直规律地动作。 不要闭上眼睛。 你可以用任何坐姿或坐在椅子上、站立或躺下。 现在,我将建议你一个方法(见图文解说):?1. 双手掌心向下,平放于大腿上。?2. 翻右掌,停。(掌心朝左,垂直置于大腿上。)要觉知,不可自语“翻右掌”,只要觉知就够了。?3. 举右掌,停。(动和停均需觉知。)?4. 贴右掌于小腹,停。(动和停均需觉知。)??5.翻左掌,停。(掌心朝右,垂直置于大腿上,动和停均需觉知。)?6.举左掌,停。(动和停均需觉知。)?7.贴左掌于右掌背上,停。(动和停均需觉知。)?8. 贴胸提右掌,停。(动和停均需觉知。) 9.外移右掌,停。(动和停均需觉知。)?10.下移右掌垂直置于右大腿上,停。(动和停均需觉知。)?11.将右掌平放右大腿上,停。(动和停均需觉知。)?12. 贴胸提左掌,停。(动和停均需觉知。)?13.外移左掌,停。(动和停均需觉知。)?14.下移左掌垂直置于左大腿上,停。(动和停均需觉知。) HYPERLINK /showpic.html \l blogid=4ca9f30f010009sturl=/orignal/4ca9f30fh82311c6142d7 \t _blank 15.将左掌平放左大腿上,停。(动和停均需觉知。)? 这是培养觉性的实际方法。我们不一定要熟读经典,因为那只是语言文字。熟读经典并不能让我们觉悟。这个练习才是觉悟之道。我们也应清楚地觉知其它的姿势,例如左侧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