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庄子
浅析庄子12539齐物论主旨 摘要: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下,庄子作《齐物论》,他所表达的主旨不是对万物、物我齐同为一的认识,而是站在道的高度,以道观之、用超然的态度抛弃物我、彼此、是非、大小等各种判断标准,实现“吾丧我”和“逍遥”的自由精神境界。如今谈及《齐物论》的主旨思想对现代社会的人们仍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庄子;齐物论;主旨;意义 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4(C)-0145-02 《齐物论》是《庄子》中最重要的篇目,理解其思想是真正把握庄子思想的前提。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对《齐物论》的主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朱贻庭认为:“在哲学上,庄子把老子的辩证法引向了相对主义,又把老子的‘道’演化为‘未始有封’的无差别的绝对的‘一’,建立了一个以相对主义为认识论基础的唯心主义的庞大体系。”[1]把庄子思想单纯评价为唯物或唯心是欠深思的,只有与圣人直接对话、体悟他的精神真谛,才能真正抵达庄子。体会《齐物论》丰富内涵及真正主旨,首先要了解庄子作《齐物论》的现实背景。 一、《齐物论》的现实背景 战国时期,百家议论纷纷,思想复杂混乱,庄子认为万事万物包括人的感情和思想看起来千差万别,但根本上都出于自身、是齐一的。以道观之,万物一体,不断的发展变化。庄子批判那些执着于分别是非对错、好胜好强的心态。他认为“道”本身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自然而然的,那么追求真理,寻求“道”的人也应具有逍遥自在的、没有任何束缚的、怡然自得的心境。 战国时代的说客们,每一个都是好强雄辩、彼此执著于自己的观点。从而勾心斗角、彼此伤害,而不是真正体会“道”的情怀,更别说淡然明志、自得其乐了。所以他们从生活态度上就已与“道”背离而驰了,庄子对他们予以了辛辣的讽刺:“喜怒哀乐,虑叹变?,姚佚启态,乐出虑、蒸成菌。日夜相抵乎前而莫知其所萌。”作为说课的知识分子们高兴、愤怒、悲哀、欢乐,他们忧虑感叹不断、反复恐惧焦躁不安,就像音乐从虚空的东西里发出来的一样,菌类被地气蒸发而出。这种种情绪和心态日夜在自身面前循环更替变化着,却不知道是如何萌生出来的。可见,这是多么悲哀,人们以此追求真理,又口口声声地不断认同、追寻,却是不知不觉地在远离真理而已。庄子发出了感慨:“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庄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试图寻求一条解开心灵枷锁、破除执著、达到自由自在的心灵世界之路。 二、对《齐物论》主旨的认识 古往今来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庄子#8226;齐物论》的主旨作了注解和阐释,影响广远的一种观点认为,《齐物论》阐述了万物齐一或既齐物又其论的思想,说庄子抹煞了万物之间的区别,万事万物的大小、是非、好坏、生死、贵贱混同为一、毫无差别。近来,高正等学者提出了新观点:“《齐物论》实旨在‘以明’,即阐明事物之本质”,“故《齐物论》应释为‘论相通而等齐之万物’。”[2]强调万物存在意义上的齐一性,而不排斥实在意义上的个别差异。朱峰认为:“庄子《齐物论》的主旨不在齐而在名”,“知道道的本真状态,通过知识和偏执而被遮蔽起来……而明却是要使这种本真状态从被遮蔽的状态,从知的偏执中解放出来,使得本真状态得之以呈现。”[3]这些论述从浅显的万物混同为一思想,逐渐有了新的发展和认识,却仍没抓住《齐物论》内容所要表达的真正实质。真正的主旨应是庄子从发展变化角度来说明事物价值并不是僵化唯一的,万事万物判断标准也不是统一不变的。 庄子《齐物论》主旨是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阐释的。一开始庄子就表达了整篇文章的主旨,接着从主体和客体两个大方面进行论述。从主体方面来说,庄子认为:“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人们称事物为“彼”或“此”是相对而言的,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而已,站在此的角度自称就是“此”,称彼为“彼”,站在彼的角度情况相反。“彼”和“此”是相对于对方而言的,所以说任何事物没有不是“彼”的或是“此”的,此也就是彼、彼也是此。人们站在不同角度对事物判断也是不同的,证明人们任何判断都不足以作为定论。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特性,而人们在判断事物时,不同的人喜好不同,对事物是非认识不同,谁的判断也不是固定标准。庄子证明了主体不同、认识不同,任何判断事物的固定标准都不存在。 从客体方面来说,就是万事万物自身和外在环境,庄子指出:“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覆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恂惧,??狙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螂蛆甘带,鸱鸭嗜鼠,四者孰知正味???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人、鳅、?猴的居住环境,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