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析论语教育思想及其传播.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论语教育思想及其传播

浅析论语教育思想及其传播   摘要: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体现出的教育思想和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一样散发着理性和智慧之光,因此,如何强化其精髓的教育思想的传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论语》 教育思想 传播      一、《论语》中的教育思想      《论语》中除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这样众所周知的经典教育思想外,还能找到哪些教育思想呢?   (一)教育的态度和方法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1.1),论述了学习的态度:坚持和乐观。论述到教育的态度,“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7.2),孔子说应努力地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诲人不倦”正是道出了教育的正确的态度。现代教育倡导教师不仅具有良好的理论素质和教学方法,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做到严谨、务实、谦逊、耐心。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9.11)。这句话是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所言。他觉得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他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他的知识,又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他的行为,使他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从知识上和行为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不仅促进其知识的积累,更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以支配其行为,这才是教育最有效的方法。   (二)为师的条件和标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2.11)。现代教育讲究创新型教育和研究性学习。在学习旧知识的同时认真研究,发现新的东西不正是现代教育所要求的吗?“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4.17)这里的贤人,可理解为教师,他就应当是被人看齐的坐标。当然,这是教师为人的一个目标,具有谦逊的品德,虚心向其他优秀的人学习,是作为一个教师的基本前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13.6)。虽然孔子所指的是统治者,他认为统治者本身行为正当,就算是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但是如果统治者本身行为不正当,纵是三令五申,百姓也同样不会顺从。作为教师不也应如此?以身作则,从学识、品德、人格各方面树立自己的形象,作学生的榜样,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提高自己的说服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12.2)。这句话的精髓就是一个“恕”字,与“人不知,而不愠”(《论语》1.1)一样,都可以看作是为人师表的要求。教师应该用一颗宽容、忠恕的心来对待学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令其身正”,才能“使之不令而行”。   (三)《论语》中教育的典范   “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2.6),这句话是对孝道的独特的理解,孔子认为,孝,就是不要做让父母担忧的事情,只有生病才可以当作让父母担忧的事情。在校学生还不能独立生活,不能像“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这样尽孝道,提出“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孔子提出的亲情教育的典范。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2.2)。诗经是当时学习的重要典籍之一,孔子认为,只有学习《诗经》这样思想纯正的东西,才能成就学习的真谛。可见,选择解读原著经典是教育内容的一个典范。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2.10)。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观察他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了解他的心情,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这样就能洞察一个人的品质。现在的学生社交范围相对单纯,如何准确识别身边的人,教育就应该发挥作用。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总结出的这一方法即可当作识人教育的典范。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3.7),正如现代竞争教育,教师可以这样教导学生:当面对竞争的时候,例如比箭,应当在射箭的时候相互作揖然后在登堂、射完箭之后,走下堂来作揖喝酒,并不是要将竞争看作战争、将竞争对手当作敌人,而应以礼待人。   “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3.7),孔子用古代的规矩来教育。同样,我们也可以用孔子的道理解释当今的教育。孔子说,比箭,不一定要穿破箭靶子,因为各人力气的大小不一样,古时候的规矩就是这样。结合当今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所长,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是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这正是现代教育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典范。我们应力求张扬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充分发挥他们的突出优势,使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发展。      二、《论语》教育思想的传播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简洁但不乏深度,是值得现代教育传承的精髓。如此精髓的教育思想我们如何将其精神发扬光大,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呢?   根据传播学者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可知,一个完整的传播活动需要经过传播者、信息、传播渠道、受传者和传播效果几个阶段。要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