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看不见人折射埃里森黑人身份认同意识.doc

浅析看不见人折射埃里森黑人身份认同意识.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看不见人折射埃里森黑人身份认同意识

浅析看不见人折射埃里森黑人身份认同意识   摘要: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成名作,小说讲述了主人公自我身份的迷失、追寻与认同的艰辛成长历程。这一历程揭示了白人文化主导下的黑人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增强自我主体意识,正视和认同自我身份,并建构自我身份。   关键词: 《看不见的人》埃里森黑人身份认同      一、引言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小说家拉尔夫?埃里森(1914―1994)的代表作,这部“划时代的小说”问鼎美国文坛,成为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为埃里森赢得了国际声誉。该小说描述了一位“隐形”的美国黑人青年的辛酸成长历程:自我身份的迷失―自我身份的探求―自我身份的领悟。小说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极具预见性的主题成为众多文学评论家评论的焦点。   埃里森并没有像以往作家那样去刻意描写美国黑人所遭受的歧视和不公,他冷静而客观地分析了美国黑人与白人的关系,对黑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自我意识的认同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看不见的人》向读者提出了“我是谁?我的身份是什么?”这样一个超越种族并且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在埃里森看来,一个人如果彻底否认自己种族的历史和文化,他就会丧失自己真正的身份和自由。埃里森的小说创作十分关注身份主题,他以独特的视角捕捉现代人的生存状况,探索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所面临的相同问题:自我身份的认同。   “身份认同”源自于英语的Identity。从词源上看,这个词来自于拉丁语,原意是“相同”或“统一性”。作为一个术语,“身份认同”首先运用于心理学的精神分析。埃里克森认为,身份认同是指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某种心理危机或精神危机之后,获得的一种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健全人格,它是一个人对某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认同和皈依,他深藏于个人的潜意识中,具有同一性和持续性。(《美国成长小说研究》,2004)埃里森通过对小说《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迷失自我与寻求自我的分析,指出黑人在白人文化主导下的复杂环境里增强自我主体意识、实现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性。      二、“看不见的人”自我身份的探寻      二战后美国瞬息万变的“后工业社会”使得人们逐渐感到自我价值的失落和自我认识的困境。《看不见的人》正揭示了这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小说开头就点明了主人公“看不见”的身份处境,主人公无名无姓表明了作者独特的用意,虚无飘渺的社会带给人们特别是白人主导下的黑人的是一种看不见的处境。正是在这种处境中,主人公找不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身份追寻的过程打上了萨特的虚无存在与超然存在的烙印。   小说主人公是一个黑人青年,受过三年大学教育,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遵照社会群体的律令努力奋斗着。然而他一次次地碰壁,一次次地绝望。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为了在社会中寻找一个避风港,个体逐渐学会逃避真实的自我。主人公“我”丢失自我身份的经历正是这样一个写照。从“我”生活的小镇到黑人学院,到纽约的油漆厂,再到医院,而后到兄弟会,主人公找不到自我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心狠手辣、低三下四、假惺惺讨好白人权贵的校长使“我”麻木、虚弱和痛苦,“我”试图通过谦卑容忍来获取白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的希望也随之破灭;“我”是纽约油漆厂里的“机器”,医院里的“试验品”,兄弟会里的“黑色招牌”,纽约的经历再次让“我”深深地感到社会的荒诞、飘渺和虚无。   埃里森笔下的这位主人公首先带着黑人的身份去努力,渴求得到社会的认同。他卑微地做老老实实的黑人,尝试过在美国工业社会里做微不足道的螺丝钉,处处以看得见的行为去适应看得见的社会秩序与准则,结果却无法逃避白人文化主导下的社会强迫给黑人的被愚弄、被侮辱、被损害的角色。之后,他怀着变革社会的愿望加入兄弟会,努力地从事看得见的活动,发表演说,鼓励反抗;甚至装扮自己,扭曲自己的形象,渴求社会对自己的认同,结果仍然遭到社会的排斥与忽视。埃里森实际上暗示了黑人终究成不了白人,在白人文化主导下的社会里,黑人要想生存就必须增强自我主体意识,正视自己的身份。      三、“看不见的人”黑人身份的认同      小说主人公在苦苦的身份追寻中也进行了深深的觉醒和突然的顿悟。在纽约,主人公邂逅了黑人彼得?惠特斯特劳,彼得的话渗透着黑人的俚语、歌谣和神话故事,主人公开始被南方黑人文化的魅力所打动。在医院,白人医生的话使主人公想起了黑人文化中的神话故事,并意识到了自己是白人的玩偶。远处,黑人歌谣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再次打开了主人公的心扉,他开始自责和羞愧,并意识到自己血脉中流淌着的黑人血液,自己的根深深扎根在黑人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在哈莱姆,主人公对黑人玛丽身怀感激,而玛丽正是传统黑人文化的象征。在大街上,主人公不再压抑自己的情绪,而是无所顾忌地大吃山芋;并且为年近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