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虚假新闻和社会公器变私人表达空间.pptVIP

第一讲 虚假新闻和社会公器变私人表达空间.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讲 虚假新闻和社会公器变私人表达空间

第四章 新闻传播的伦理失衡与错位 考核重点: 1、只要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即使新闻造假也可以容忍? 2、媒体转载新闻的道德责任担当问题 3、 “有偿新闻”的含义及其对伦理道德的背离。 4、新闻炒作的含义、表现、产生原因及其实质 5、新闻传媒报道中歧视女性的表现、原因及相应的改正措施 6、我国新闻界恶性竞争的主要表现 第四章 新闻传播的伦理失衡与错位 一、虚假新闻 二、社会公器变成私人表达空间 三、有偿新闻 四、新闻炒作 五、新闻传播中的歧视现象 六、我国新闻界的恶性竞争 新闻传播的伦理失衡与错位,是指新闻传媒及其工作者的新闻传播行为与新闻道德原则、准则相悖逆,其行为的动机和效果、手段和目的偏离了应有的道德价值标准,错离了新闻道德责任范围,产生了有害于社会和他人的效用。 一、虚假新闻 (一)2008年和2009年十大假新闻 1、内容扫描 2、主要特点概述 参见《新闻记者》2009年01期和2010年01期 2008年十大假新闻内容扫描 一、巨蟒吞噬中国维和士兵 【刊播媒体】《西安晚报》 【发表时间】2008年3月2日 【作者】郑广辉 二、上海方言“嗲(dia)”字收入《牛津英语词典》 【刊播媒体】《竞报》 【发表时间】2008年3月19日 【作者】张暄 三、北京房地产商协会会长赞成炸掉故宫盖住宅 【刊播媒体】《东方今报》 【发表时间】2008年3月25日 【作者】余东 四、六旬老人考取清华研究生激励儿子 【刊播媒体】《黑龙江晨报》 【发表时间】2008年5月8日 【作者】金雷 五、郭晶晶怀上霍启刚骨肉欲离队 【刊播媒体】环球网 【发表时间】2008年5月8日 【作者】未具名 ?六、济南铁军探路映秀,两人牺牲 【刊播媒体】四川在线 【发表时间】2008年5月16日 【作者】李和 七、比尔·盖茨花亿元租房看奥运 【刊播媒体】《成都商报》等 【发表时间】2008年7月23日 【作者】王继飞 八、“孙中山是韩国人” 【刊播媒体】《新快报》 【发表时间】2008年7月31日 【作者】何振涛、杜克 九、高速列车3秒钟可跨越长江大桥 【刊播媒体】《武汉晚报》 【发表时间】2008年9月11日 【作者】左洋、吏林山、杨学军 十、李佳薇和李湘前夫李厚霖结婚 【刊播媒体】《成都晚报》 【发表时间】2008年10月7日 【作者】舒强 盘点2009十大假新闻_视频中心_齐鲁网 2、主要特点概述 ⑴纵观2008年的假新闻,与往年相比,呈现出如下鲜明特点: ?① “都是网络惹的祸” ②陈年假新闻“借尸还魂” ③ “及时更正”、“诚恳道歉”者难觅踪影 ?④一报“感冒”众报“吃药” ⑤网友成为新闻打假主力军 ⑵综观2009年的假新闻,与往年相比,有如下若干鲜明特点: ①呈现两头多中间少的态势 ②权威信息源未必权威 ③主流媒体的新闻网站尚未“入流” ④隔年旧闻包装成假新闻再次出笼 ⑤媒体群体造假屡屡出现 2010十大假新闻 - 视频 - 优酷视频 - 在线观看 《2008年十大假新闻》编者按: ????抗战八年,虽然漫长,终获胜利。然而,本刊评选年度假新闻,也已经整整八年,却尚未见到胜利的曙光。可见新闻打假之难!这是八年前我们不曾想到的。原以为只要竖起新闻打假的大旗,呼啦啦立马就会聚集起浩浩荡荡的讨伐大军,不消半个时辰,假新闻便“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如今反思,我们过于善良,高估了媒体人的自律力;我们过于天真,低估了假新闻的生命力。现在方知,因为毒草的孳生,离不开合适的土壤,光拔草而不除根基,必定如春韭,割了一茬又一茬。看来,这场持久战恐怕远无停战之日。 (二)责任的落寞:从“十大假新闻”透视传媒的无痛伦理观 无痛伦理观是一种既不遵循传统的宗教道德模式,又不按照现代世俗的、绝对而严格的责任道德模式而建立起来的伦理观。它所谋求的是扩大个人的权利和享乐,从强制性的“无限责任”、“清规戒律”和“绝对义务”中解脱出来,但又标榜其并非“无法无天”,而是也要依据某些微不足道的伦理约束来行事的,只相信“既无约束又无惩罚”的无痛原则,仅承认“最低限度”的不完全道德。 1、忘却“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至上责任 问题:只要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即使新闻造假也可以容忍? 分析:新闻传播活动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 。绝不允许传播虚假新闻或失实新闻,不管动机上是否主观故意、手段上是否凭空捏造、情节上是否严重(即内容部分失实或严重失实),也不管传播效果上是否有助于一个更高社会价值的实现。 参见 《任何时候都应追寻新闻的真实—对汉川地震后“母爱短信”报道的反思》(《国际新闻界》2008年06期) 2、朴素的责任信仰隐没于不停息的新闻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