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州贤孝马伟海版指南.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河 州 贤 孝(一)河州贤孝简介在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上,有许许多多种民间旋律在唱响着人们的灵魂,黄土高原赋予它高亢、欢快、明亮而又低沉、缓慢、哀怨的声响。这其中,作为陇上八镇之一的古河州(临夏)地区的说唱艺术尤为出名。河州贤孝作为河州地区说唱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得到了西北乡下人们的热烈的欢迎和深情的厚爱。(贤孝艺人们在表演)河州贤孝是用临夏方言进行演唱的,它的传统表现形式由盲人手持三弦,自弹自唱。内容夹杂了西北的一些谚语和典故,唱词主要是说唱艺人们据书编就或对当时重大历史事件的一些编创。河州贤孝又称“河州唱书”、“贤孝弹唱”、“河州三弦善书”、“临夏贤孝”、“河州调”等,是发源于甘肃临夏地区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河州贤孝广泛流传在甘肃、青海的许多地方,深受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和土族等多个民族群众的喜爱。 贤孝是因劝善警恶、贤良孝顺的演唱内容而得名的。河州贤孝的曲目数量颇多,其中尤为出名的曲目有:《郭巨埋儿》、《老撒拉》、《尕司令打河州》、《解放大西北》和《韩起功抓兵》等。河州贤孝的唱词灵活,富于变化,情节跌宕起伏,唱词的字数、句数可自由即兴增减,而其音调多为曲牌连缀形式,吟诵性的唱腔“述音”是陈述故事的基本格调,悲泣性的“哭音”则伴随“人物”的哀怨悲苦而出现;明快性的“夸官调”渲染着“金榜题名”时的荣耀;铿锵有力的“武音”使听者仿佛置身于古战场的刀光剑影之中。整个演出中,盲艺人手中的三弦作为伴奏乐器,时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窃窃如私语”,时而又“嘈嘈窃窃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唱本主人公那复杂微妙的情感变化和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常常令听者如痴如醉、淆然泪下…… 2006年5月20日河州贤孝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背景介绍 临夏回族自治州简介临夏地处黄河上游,史称枹罕、河州,素有“茶马互市”、西部“旱码头”和“河湟雄镇”之称,享有“花儿之乡”、“彩陶之乡”和“牡丹之乡”的美誉。临夏历史悠久,是远古人类生息繁衍地之一,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居住生活。两千年前秦汉王朝就设县、置州、建郡,古称罕,后改称导河、河州,1956年11月,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临夏自古以来是沟通中原与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古丝绸之路南道之要冲,唐蕃古道之重镇, 享有“河湟雄镇”之美誉,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甘川古道在这里交错伸展, 形成了当年商贾云集、一派繁荣的茶马互市,被赞誉为“西部旱码头”。 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临夏地区兵灾不断,战祸连连,生灵涂炭,老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异常艰难。河州贤孝作为民间说唱艺术,对当时一些历史现实用贤孝说唱的形式进行了改编和创作,例如《韩起功抓兵》、《尕司令》等一些贤孝曲目,直到现在广大的河州人都能耳熟能详,记忆深刻。(临夏清真老花寺)临夏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是我国东乡族和保安族的发源地;这里伊斯兰文化气息浓厚,庄严的清真寺和拱北林立,民族风味小吃众多;这里是大禹治水的源头,是古动物化石的伊甸园;境内有著名的黄河三峡风景区和炳灵寺石窟,松鸣岩和莲花山森林公园有一年一度的“花儿会”享誉西北。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河州贤孝、河州花儿、河州平弦、回族宴席曲、唱财宝神等许多宝贵的民间说唱艺术。(三)河州贤孝历史溯源河州贤孝是由汉族的盲艺人手持三弦、自弹自唱的一种说唱艺术。据艺人们祖辈的传说,贤孝早在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已有演唱。当时全国的男人都被抓去筑城,瞽目人(盲艺人)也未能幸免。他们每天给工间休息的民工们唱“贤孝”,使民工们忘记了极度的疲乏,加快了筑长城的速度。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中对“杭州男女瞽者,多学琵琶,唱古今小说、评话,以觅衣食,谓之陶真。大抵说宋时事,盖汴京遗俗也”的描述,同河州贤孝的演唱形式已是基本一样了,可见贤孝的流传过程是非常久远的。河州贤孝产生于明朝末年,盛行于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同治元年(1862年)在临夏成立了“三皇会”,集资修建三皇庙,每年三月三,五月十八、九月九祭奠始祖伏羲、师旷,然后论说贤孝,切磋技艺,表演弹唱。“三皇会”,自同治元年(1862)到1953年近百年的历史中,每年基本举办三期大会,表演弹唱艺术,推动了民间文艺的自我交流。清末民初时,身怀绝技的河州盲艺人康尚德、陈德明、王有禄、李银娃等先后多次赴兰州、西宁、新疆等地,设摊演唱,收徒传艺,把河州贤孝广泛地传播到以上各地。在盲艺人身背三弦,走东串西,卖艺为生的漫长岁月中,河州贤孝不断发展,日趋完善,成了各族人民文化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目不识丁的老百姓正是从“贤孝”中“知书达礼”“通古知今”的。(回族歌手马古白在演唱)(四)河州贤孝的主要内容河州贤孝表演的内容多以宣扬劝善惩恶、忠臣良将、妻贤孝子的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