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性阑尾炎新ppt课件
阑 尾 炎appendicitis
目的要求
掌握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了解特殊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
概述
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1886年Ftiz命名1889年Mc Burney发表论文,提出外科手术治疗的观点,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切口和压痛点一直沿用至今
解剖与生理
手术中沿结肠带向下追踪可找到阑尾。
大小:5-10×0.5-0.7cm。
体表投影:McBureny点
阑尾位置常见六种:回肠前位、盆位、盲肠后位、盲肠下位、盲肠外位、回肠后位等 (图)。少见的如腹膜后位。
解剖与生理
动脉来自回结肠动脉,终末血管,无交通支。
静脉与动脉伴行,最后汇入门静脉,阑尾炎可引起门静脉炎或肝脓肿。
阑尾神经传入脊髓节段在10、11,故阑尾炎初期表现为上腹或脐周牵涉痛。
阑尾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参与免疫功能。
显微外科:利用自体阑尾移植替代某些管道如输尿管、尿道的缺损和狭窄。
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
【概述】
急腹症的首位。
青少年多见 。
1886年Fitz首先命名。
1889年McBureny提出外科手术治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切口和压痛点一直沿用至今。
死亡率已降至0.1%左右。
转移性右下腹痛及右下腹固定压痛为特征。
【病因学】
阑尾管腔阻塞
阑尾管腔细,开口狭小,卷曲成弧形导致管腔易于阻塞。
淋巴小结增生占60%、粪石占35%、异物、炎性狭窄、食物残渣、蛔虫、肿瘤等少见。
管腔阻塞后,阑尾粘膜分泌粘液积聚,腔内压力上升,血运发生障碍,使阑尾炎症加剧。
细菌入侵
多为G-和厌氧菌。
急性阑尾炎病因病理
细菌感染
阑尾阻塞
【病理类型】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轻度肿胀,浆膜充血,附有少量纤维蛋白性渗出。阑尾壁各层均有水肿和中性白细胞浸润,以粘膜和粘膜下层最显著。
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病变扩展到肌层和浆膜,阑尾显著肿胀、增粗,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盖有脓性渗出。阑尾腔内积脓,壁内也有小脓肿形成。腹腔内有脓性渗出物,形成局限性腹膜炎。
【病理类型】
急性穿孔性(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壁的全部或一部分全层坏死,浆膜呈暗红色或黑紫色,局部可能已穿孔。穿孔多在阑尾根部和近端。穿孔后形成弥蔓性腹膜炎或阑尾周围脓肿。阑尾粘膜大部已溃烂,腔内脓液呈血性。
病理转归:炎症消退、炎症局限化、炎症扩散
正常阑尾
急性阑尾炎
【临床表现】
腹痛:
开始于脐周和上腹部,开始痛不严重,位置不固定,呈阵发性,系阑尾管腔阻塞后扩张、收缩引起的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
数小时(6-8h)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呈持续性,这是阑尾炎症侵及浆膜,壁层腹膜受到刺激引起的体神经定位疼痛。
【临床表现】
腹痛:
70%~80%转移性,也有一开始就表现右下腹痛。
不同位置、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的腹痛也有差异,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管腔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持续加剧。
胃肠道症状: 全身症状:
恶心、呕吐最常见,早期为反射性,晚期与腹膜炎有关。
便秘或腹泻。
盆腔位阑尾炎时,炎症刺激直肠和膀胱,引起里急后重和尿频。
腹膜炎肠麻痹出现腹胀和停止排气排便、持续性呕吐。
乏力、头痛、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体温多在37.5-39℃之间。
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或腹膜炎: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以上。
门静脉炎:黄疸。
体征:
强迫体位:弯腰行走,双手按压右下腹部。平卧时,右髋常呈屈曲位。
右下腹压痛:压痛点常在麦氏点,随阑尾位置变异而改变,但始终固定在一个位置。病变早期腹痛尚未转移至右下腹时,压痛已固定于右下腹部。
腹膜刺激征:有腹肌紧张、反跳痛(Blumberg征)和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是壁层腹膜受刺激的防御反应,提示阑尾已化脓、坏疽或穿孔。但小儿、老人、孕妇、肥胖、虚弱病人或盲肠后位阑尾炎时,腹膜刺激征可不明显。
特殊检查
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试验):用一手压住左下腹降结肠区,另手按压近端结肠,结肠内积气传至盲肠、阑尾,引起右下腹痛为阳性。
腰大肌试验:左侧卧位后将右下肢向后过伸,→右下腹痛→说明阑尾在盲肠后位。
闭孔内肌试验:仰卧位,右髋、右膝屈曲90°,向内旋转→右下腹痛→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直肠指诊:直肠右前方触痛。可触及痛性肿块。
腹部包块:阑尾周围脓肿→边界不清、有触痛。
罗氏征(Rovsing试验)
闭孔内肌试验
皮肤感觉过敏:第10~12胸髓节段神经支配区,位于右髂嵴最高点、右耻骨嵴及脐构成的三角区,称Sherren三角,它并不因阑尾位置不同而改变。如阑尾坏疽穿孔,则皮肤感觉过敏现象消失。
皮肤感觉过敏区
【诊断】
转移性右下腹痛:
注意约1/3的病人开始就是右下腹痛,
特别是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时。
右下腹固定压痛和腹膜刺激征:
早期自觉腹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