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院交流讲座:肺结核
肺 结 核 总 论 1、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最为常见。 2、本病病理特点: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于形成空洞。 3、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4、是全国十大死亡病因之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结核菌 1、分支杆菌,生长缓慢,涂片染色具有抗酸性,亦称抗酸杆菌。 2、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阴湿处能生存5个月以上;但在烈日曝晒2小时,5%-12%来苏接触2-12小时,70%酒精接触2分钟,或煮沸1分钟,均能被杀灭。 3、将痰吐在纸上直接烧掉是最简易的灭菌方法。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结核菌 4、结核菌含有类脂质、蛋白质和多糖类。 类脂质:引起单核细胞、上皮样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而形成结核结节; 蛋白质:引起过敏反应,中性粒细胞和大单核细胞浸润; 多糖类:引起某些免疫反应(如凝集反应)。 病因和发病机制 结核菌:人型、牛型及鼠型等种类。前两型(尤以人型,标准菌株H37RV)为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菌。 人型菌可产生大量烟酸,而牛型菌则烟酸试验阴性。 牛型结核菌可经饮用未消毒的带菌牛乳引起肠道结核感染。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灶中菌群常包括 1、 (A群)代谢旺盛不断繁殖菌,致病力强,传染性大,也易被抗结核药物所杀灭; 2、 (B群)在吞噬细胞内的酸性环境中受抑制的结核菌 3、 (C群)偶尔繁殖菌只对少数药物敏感,可为日后复发的根源; 4、 (D群)休眠菌一般耐药,逐渐被吞噬细胞所消灭。 图2-9-1病灶中不同生长速度的菌群组成与杀菌药物作用示意图 病因和发病机制 结核菌耐药: 1、自然变异;染色体基因突变天然耐药菌。 2、天然耐药菌;耐药菌为主(敏感菌被药物淘汰),抗结核药物失效。 3、诱导变异;药物与结核菌接触后,逐渐能适应在含药环境中继续生存(继发耐药)。 4、原始耐药菌感染:病人以往未用过某药,但其痰菌对该药耐药。 5、继发耐药:长期不合理用药,经淘汰或诱导机制出现耐药菌。 二、感染途径 1、主要呼吸道传播。 2、传染的次要途径:经消化道进入体内。 其他感染途径,如通过皮肤、泌尿生殖道,则很少见。 3、传染源: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尤其是痰涂片阳性、未经治疗者)的痰。 4、健康人吸入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带菌飞沫,可引起肺部结核菌感染。 三、人体的反应性 (一)免疫与变态反应 1、人体对结核菌的自然免疫力(先天免疫力)是非特异性的,获得性免疫强于自然免疫。 2、接种卡介苗或结核菌感染后所获免疫力(后天免疫力)具有特异性,能将结核菌杀死或严密包围,制止其扩散,使病灶愈合。 3、人体感染后,由于免疫的存在而不发展成结核病。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免疫; 4、麻疹、糖尿病、矽肺、艾滋病和营养不良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使免疫削弱,易受感染发病,或引起已稳定病灶重新活动。 三、人体的反应性 (一)免疫与变态反应 结核病的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表现在淋巴细胞的致敏和吞噬细胞作用的增强。 结核菌 →吞噬细胞吞噬→抗原传递 →T细胞致敏←再次遇到结核菌 T细胞致敏释放淋巴因子→巨噬细胞聚集细菌周围→吞噬并杀灭细菌→类上皮细胞和郎罕(Langhan)巨细胞→结核结节 三、人体的反应性 变态反应:结核菌侵入后4-8周,身体组织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所发生的敏感反应称为变态反应。 1、结核菌→T淋巴细胞释放炎性因子、皮肤反应因子和淋巴细胞毒素→局部渗出炎症、干酪样坏死、伴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症状。 2、此时结核菌素作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 3、注射局部充血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 4、感染后,还可能发生多发性关节炎、皮肤结节性红斑及疱疹性结合膜炎等。这些也是结核病变态反应的表现,常于原发结核感染病人。 (二)初感染与再感染 初感染: 1、给豚鼠初次接种结核菌, 2、最初几天可无明显反应。 3、约10-14d,局部红肿,渐成溃疡,经久不愈,同时结核菌大量繁殖,达局部淋巴结,沿淋巴结及血循环向全身播散,豚鼠易于死亡。 4、这些现象均说明豚鼠对结核菌无免疫力。 (二)初感染与再感染 再感染: 1、用同量结核菌注入4-6周前已受少量结核菌感染的豚鼠体内。 2、注射后,动物高热, 3、约2-3d后,局部反应剧烈,红肿、溃疡、坏死,不久愈合结痂,局部淋巴结不肿大,也不发生全身结核播散,不死亡。 4、这种再感染引起局部剧烈的变态反应,但易于愈合,且无全身播散,是豚鼠对结核菌已经具有免疫力的结果。 科赫(Koch)现象 科赫(Koch)现象:机体对结核菌再感染与初感染不同反应的现象。 1、首次(小儿)感染结核菌(初感染),细菌被吞噬细胞携至肺门淋巴结(淋巴结肿大),可全身播散(隐性菌血症)。这时若正值免疫力过于低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初中化学必备选择题100题汇总及答案解析(最全).doc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农业新质生产力 — 以太仓东林村为例.pptx
- SP6660_V13926596180可做12V4A开关电源控制芯片.pdf VIP
- 定向钻穿越环氧玻璃钢施工方案.docx VIP
- 2025年浙江杭州钱塘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热点话题AI“复活”历史名人+AI技术的伦理与社会影响(主题预测+素材+模拟范文).docx
- 【江西煌上煌财务的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实例2800字】.docx VIP
- 会计师事务所保密制度.docx
- 2022年第二期CCAA国家注册审核员考试题目—认证通用基础含解析.doc
- “诚信月”知识问答试题附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