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深意更有新意 Word 2007 文档.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深意更有新意 Word 2007 文档

有深意更有新意 汉川市实验小学 罗莉 今天抽空看了看新到的《小学语文教学》,其中一篇教学设计使我颇受触动。因为今天迎检搞到晚八点才回家,本来打算明日在办公室对着刊物原文来写,奈何纠结心里放不下。能让我放不下的教学设计还是不过夜,但凭记忆陋笔记之。 这篇课例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清平乐.村居》。(附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 赖,溪头卧剥莲蓬。)教学细节大家可自去参阅原文。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设计中体现出的两点:一是对教材定位的深度体验。二是对教学设计的推陈出新。 这首词的教学约定俗成的定位在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闲适村居生活的愉悦体验。而这篇教学设计却进行了深层次的解读,教者在对辛弃疾生平的全方位了解之下,尝试着重新定位了对这首词的认知。他认为这首词明写平安喜乐现世安稳,暗有"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寥落和壮志未酬髀里肉生之叹。无论是从翁媪之醉还是小儿无赖之可喜中均有迹可寻。 教者所言并不偏颇,关于辛弃疾,有两件事我印象深刻。一是1162年,22岁的辛弃疾在北归途中听说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的消息,率领50骑兵直驱山东,奔入5万人中,将正在饮酒作乐的张安国捉拿江府。少年豪勇一战成名。二是他刚刚四十却被落职,无力抗金,一生抱负未得伸展,终因忧愤而卒。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有了对教材对作者的深度体验,教者独具匠心的从词中的"醉"字引导学生:辛弃疾一生词作几百首,提及醉字百余回,但几乎没有陶醉之感,大多是以醉写忧愤。其中名句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八角连营"。从这一首词中的"醉"中,从一幅别人的生活图景中,旁观的辛弃疾心中会联想到什么呢?别人的酒,自己的酒,别人的醉,自己的醉,滋味定是不同的。教者对"最喜小儿亡赖"的处理亦深得我心。首先教师强调了辛弃疾写作"善化用",提供了玉台新咏·古乐府《相逢狭路间》中的诗句:“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作,挟瑟上高堂。"然后让学生去发现,词中大儿、中儿、小儿之句有极似之妙。大的、第二个都有正经事干,只有小的无所事事,只能自娱自乐。联句通读、互文映照、习得方法、开阔眼界于此一气呵成。最让人惊叹的是教者奇诡的转换:"同学们,这幅村居图,以辛弃疾的心境去看,小儿卧剥莲蓬第一时间看去极可爱。当他下笔写时,脑海中自然化用古乐府诗句。此小儿和人家最小的媳妇一样,都是什么具体的活儿也没干,他心中会联想到自己吗?会联想到自己的什么呢?"。 哦!妇女无所事事可以鼓瑟娱亲,儿童无所事事可以卧剥莲蓬,而正当壮年的"我"呢?这最喜小儿无赖中的"喜"字有着强自遣情山水田园的淡淡的忧伤。就像有些满心沉郁的人偏不停发微信圈自己到哪儿玩见多少景拍多少靓照,只有自己或关心的人,才知道那绚烂后掩盖的伤感。辛弃疾旁观着别人的田园,却始终在词作流露出老死田园的不甘。但看他退隐后和朋友唱和的词即可见一斑:“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教学设计的最后, 教者特意从方言语调中去体查印证,用吴地方言一读,语调沉郁不复明亮的欢喜。这语音语调不正是词之曲,乐之旋律吗?配乐蓝调,字面再欢喜又如何? 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样处理教材涉嫌视角偏误挖掘过深。我倒不这样想。因为我认为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中,词重欣赏赏析,而赏析最重要的是复原作者的心路轨迹一生意愿,朱光潜在谈到诗词的阅读曾说:"了解是欣赏的预备,欣赏是了解的成熟。"所以,我们的教学与其说是读词,不如说是读作者。与其说是学语文,不如说更应该学文化。五年级的孩子 们并不小了,诗酒悠游的田园之思并不适合他们,一个英雄的剑胆琴心,一个爱国者的人生历程,于他们来说更有价值。另外,从老师的角度来讲,暮暮朝朝照本宣科要反思,因为有深意才会有新意,思想有多远,我们能走的路就有多远。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