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传意和科技导师李芳乐博士
教育傳意與科技導師:李芳樂博士 作者:莊子 原名莊周,戰國人。 道家的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老莊」。 莊子認為我們須破除一切的「執著」,包括人我、是非、生死等,從而返回「道」上。其中的方法就是「緣督以為經」、「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 一切都順應自然。 (可參考課文第122-123頁「莊子學說簡介」) 題解 《庖丁解牛》是節錄自《莊子.養生主》。 本文是寓言,寓言是借虛構故事寄寓道理的一種文學體裁。寓言往往有勸諭或諷刺的性質,借簡單故事道出深刻的道理。 莊子不重視人的形軀,不強求物我的分別,不承認知識的地位,不計較事情的成敗。本文就是莊子闡釋保護精神的方法的寓言。 主旨 借庖丁解牛的故事,闡釋保護精神, 令它不受損的方法。(養生之道) 段意分析 段一:說明出世事紛繁,要保養生命,便要順自然之道。 段二:描述庖丁宰牛時的美妙姿態。 段三、段四:借庖丁回答魏惠王的詢問,說出宰牛而刀不損的原理,亦暗示了保護精神,令它不受損的方法。 段五:借文惠君的話,重提養生的主旨。 寫作特色 一.善用寓言 莊子善用寓言,往往將艱深、抽象的道理,盡化於寓言之中。本文透過庖丁解牛的寓言,把抽象、艱深的養生之道解說得透徹明確,使讀者容易明白。 二.描寫細膩生動 本文對庖丁解牛的神乎其技,描寫細膩,生動傳神。 例如: a.寫解牛的動作 b.寫庖丁解牛時精神集中的神態 c.寫庖丁解牛後的神情 三.善用誇張手法 本文善於運用誇張手法,渲染庖丁解牛的神技: 例如: 「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庖丁解牛的動作竟像舞蹈般優美。 四.善用襯托手法 本文善用襯托手法,突出文章主題。如借「良庖」、「族庖」襯托庖丁的技藝高超。 五.善用層遞 本文善用層遞,如「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 六.修辭技巧: a.善用對偶:「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b.善用排比 「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 c.善用疊字: 「恢恢」。 .問題討論 一.莊子認為人生命的極限和知識的極限有何不同?他對「刑」、「名」等問,有甚麼看法? 莊子認為人的生命始終有極限,而知識的領域無窮無盡,永無極限。 他對「刑」、「名」等問題的看法是:如果能夠忘記世俗的榮辱觀念,就不會有心為善以求名利,也不有心為惡致遭刑罰。 二.文中的哪一句話,點出「養生的要旨」?先把這句話舉述出來,並說明它的含義。 「養生的要旨」是「緣督以為經」。這句話的含義是:行事的常規就是依循自然之道。換言之,養生的要旨就是能依循自然之道。 三.莊子怎樣去描寫庖丁解牛? 莊子描寫庖丁解的情形是:用手扶著牛身,用肩扛著牛體;刀鋒所到,肉骨相離,發出砉砉響聲,刀子刺進牛體,內發出騞騞的破裂的聲響;那節拍與桑林舞的節拍相合,那聲音像演奏經首樂章一樣。 四.庖丁解牛的表現為甚麼得到文惠君的讚賞? 解牛本是粗重的工作,並且總是和血污,腥臊等事物密切關連,但庖丁做起這種工作來,卻如歌如舞,輕鬆愉快,像在享受樂趣似的,所以到文惠君的讚賞。 五.庖丁自述解牛的經驗時,從未提過養生一類的話,文惠君為甚麼從庖丁的話而領悟到養生之 道呢? 庖丁自述解牛的經驗時,實已蘊含養生的根本道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無厚入有閒」,不僅適用解牛,亦適用於任何工作、任何活動。 由於解牛之道和養生之道相通,文惠君聽了庖丁的話,便領悟到養生之道了。 六.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庖丁之言,與養生之道有甚麼關係? 「解牛」過程中碰到的種種骨節和筋肉,就像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解牛時只依順著牛天生的結構,通過牛筋骨和骨節間的空隙,不碰牛的筋肉和骨節。這就像生活中不硬碰困難,盡量鑽空隙,以存保生命。 七.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試根據這句話比較孔子和莊子對追求知識的態度。 這可見孔子是重視知識的。首先,他重視求取知識,所以他強調「學」。學了之後,他還重視鞏固已學得的知識,所以強調時時溫習。 莊子認為生命是有窮盡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以有窮盡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只會令人疲困而已。孔子以獲得知識為快樂。 八.莊子說:「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試推想莊子的人生態度。 保存生命、保全天性、養護精神、享盡天年,是莊子的人生目標。達到這個人生目標的方法是「緣督以為經」,以順著中虛之道作生活的法則,順著空隙走,不硬碰,也就是不涉世事,以求自保。 九.陶潛與莊子的人生態度有甚麼相似的地方? 陶潛與莊子都厭惡現實人生,並採取逃避的能度。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