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嫉妒心理调查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克服嫉妒心理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并学会怎样克服嫉妒心理 调查方法:上网查资料、抽样调查 取样情况—— 调查内容:妒忌心理 结果统计 嫉妒心理的危害性 嫉妒心理是一种破坏性因素,对生活、人生、工作、事业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正如培根所说: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毁掉人间的好东西"。   1、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积极奋进精神   2、容易使人产生偏见   嫉妒,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与偏见相伴而生、相伴而长的。嫉妒程度有多大,偏见也就有多大。偏见不仅仅出自于一种无知,还出自于某种程度的人格缺陷。   3、压制和摧残人才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在对人才的评价和使用的过程中,时常受到嫉妒心理的干扰,使得有些人才得不到及时地、合理地使用。有位历史学家曾断言,中国社会自唐代以后开始走下坡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嫉贤妒能的现象日趋严重。   4、影响人际关系   荀况曾经说: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嫉妒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它会限制人的交往范围,压抑人的交往热情,甚至能反友为敌。 ?  5、影响身心健康   妒火中烧而得不到适宜的发泄时,内分泌系统会功能失调,导致心血管或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影响身心健康。 告别嫉妒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嫉妒是一种病态心理。当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高于自己(有时候仅是一种似乎的感觉)或顺利时,于是产生一种由羡慕转为恼怒忌恨的情感状态。   嫉妒的范围是很广的,包括嫉人、嫉事、嫉物。手段也多种多样,有的挖空心思采用流言蜚语进行恶意中伤,有的付诸于手段卑劣的行动。报纸上曾经刊载过这麽一则消息:有个女人嫉妒人家的一个男孩长得好,竟然将那男孩掐死扔进井里。当然,这是极端嫉妒者的典型。   根据嫉妒发生的速度与强度,可分为两种,一种同激情相联系的嫉妒,称之为激性嫉妒。这种嫉妒带有强烈的激情性质,来势凶猛,发展迅速,难于控制。另一种与心境相联系,被称为心境嫉妒。该嫉妒缓慢而持续,对人体的影响不如前一种明显,但可改变人的性格。主要表现为郁郁寡欢,忧心忡忡,产生孤独情绪,乃至积忿成疾。 嫉妒心理的化解 结合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水平,是消除和化解嫉妒心理的直接对策。   伯特兰.罗素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在其《快乐哲学》一书中谈到嫉妒时说:"嫉妒尽管是一种罪恶,它的作用尽管可怕,但并非完全是一个恶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种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现;人们在黑夜里盲目地摸索,也许走向一个更好的归宿,也许只是走向死亡与毁灭。要摆脱这种绝望,寻找康庄大道,文明人必须像他已经扩展了他的大脑一样,扩展他的心胸。他必须学会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学得像宇宙万物那样逍遥自在。"  * *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