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代马盂山就是泉光头山
                    辽代马盂山就是平泉“光头山”
平泉县博物馆  郭宝存、张翠荣
平泉县林业局  张燕青
马盂山是契丹始祖的发祥地,契丹族建立了辽朝国家,在中国北方叱咤风云二百多年,契丹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上成就辉煌。而辽代所称马盂山座落在何方地?有不少学者对它进行研讨,认为内蒙古宁城县甸子镇的锅底山又名大尖子山是辽代马盂山;还有人说辽代马盂山是内蒙古喀喇沁旗的马鞍山。对于河北省平泉县境内的辽代马盂山,定位于柳溪乡的光头山带有疑问。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根据文献资料和平泉出土的文物史料,对辽代马盂山的地理位置以及它在历史上的作用进行研究和探讨。本人认为,辽代的马盂山,就是平泉光头山。            
辽代马盂山的地理位置
关于辽代马盂山的地理位置,我赞同赵存范先生在《马盂山初考》(1《辽中京历史文化研究》2007年出版)文章所提出的辽代马盂山有广义和狭义之说的观点。广义上的马盂山正如吉平先生《浅说辽代马盂山》(2《内蒙古文物考古》2004 年第2期)所提出的辽代马盂山“横亘于河北省东北部的平泉县、隆化县、围场县以东以北,内蒙古东南部的宁城县、喀喇沁旗及赤峰市以西以南一带的山脉,也就是今称为七老图山的山脉。”大家都知道, 围绕七老图山脉有滦河和辽河(西辽河)两大水系。沿七老图山脉的滦河水系涉及河北省隆化县、围场县、平泉县和承德县;辽河水系涉及河北省平泉县围场县和内蒙古宁城县、喀喇沁旗。而平泉县辽河源是西辽河正源。滦河和辽河两大水系的发源地,均以七老图山脉为分水岭。而七老图山系的平泉辽河源、承德县”。“老河”即老哈河。“黑里河,清代称‘霍尔霍克河’或‘和尔和’,清末改称黑里河,是老哈河上游的主要支流。” 《宁城县志》记录的也非常清楚,“平泉县柳溪川的光头山,古称‘马盂山’”。
《钦定热河志》:“明史地理志,会州卫,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乐元年废,南有冷岭,西北有马盂山,廣袤千里,土河之源出焉,下流合於潢河又南入於遼水”。“会州卫”今平泉县南五十家子镇会州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泉县志》建置记载:“洪武二十年(1387年)九月置大宁都司,辖十卫,今境属会州卫”。“ 西北有马盂山,廣袤千里,土河之源出焉,下流合於潢河又南入於遼水”会州城西北正是平泉柳溪光头山,老哈河的发源地。马盂山就是平泉光头山。
  《承德府志·山川》记载:“永安山,汉名马盂山,在州属喀喇沁右翼南一百九十里,地产铅砂,老河发源於此,····老河,在县北境,由平泉州发源入建昌县·····”。“平泉州”《平泉县志·建置》:“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降八沟厅为平泉州,隶属承德府”。因此我们确定辽代马盂山就是平泉光头山。 
3辽代碑刻记录的马盂山
平泉是河北省文物大县,具有“南有定州定瓷好,北有平泉辽金文物精”的赞誉。平泉在众多精品文物中,收藏着几件珍贵的辽代墓志铭,其中两件墓志铭都出土在平泉辽河源马盂山风景区。一件是20世纪50年代在平泉县蒙和乌苏蒙古族乡头道营子村八王沟辽代大长公主墓出土(5墓葬刊登在1962年《考古》郑绍宗,该文不在叙述)。墓志铭清楚的记载墓主人为辽景宗与萧太后之长女,耶律观音女。其夫为北府宰相萧继远,其弟为辽圣宗,其侄儿为辽兴宗。大长公主为“重熙十五年(1046年)冬十一月十七日薨于龙化州(今内蒙古哲理木盟奈曼旗八仙筒一带),享年七十有六,于明年(1047年)十二月十五日,权窆于马盂山先王茔恒之丘堂,启先王之茔而合祔焉。”另一件是1992年8月,平泉县柳溪乡马架子村八旦沟自然村出土一盒辽代墓志铭。志盖为长方形盝顶,长79厘米,宽76、5厘米。顶部篆书九字,因残损严重,字已不清,从残存部分辨认有“故上、大夫”等字。墓志与盖长宽相同。志文汉字楷书31行,首行81字,余30—35不等。全篇能看清的字850余个。根据残存墓志铭记录的可知墓主人为萧公,辽重熙四年入仕,至辽咸雍六年辞世,曾历任左牵牛卫将军、镇国军节度使、永兴宫使、彰义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延庆宫使、崇德宫使、涿州军州事、宣徽使、奚王等职。墓志还记载:“咸雍六年(1070年)五月七日薨于长春州之近郊,终年五十有五,于其年十月三日葬于马盂山,从先尚书茔。”两件墓志铭均明确记载他们葬的地方是马盂山。因为马盂山是契丹民族的发祥地,契丹民族的风俗是人死后要魂归故里。大长公主和萧公都是属于朝廷重臣,他们死后都不远千里发葬在祖茔地马盂山。所以平泉光头山就是辽代马盂山无疑。
二、马盂山与其相关的问题
马盂山是契丹始祖发祥地,马盂山位置的确立,对深入研究契丹民族的历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契丹族是一个少数民族,这个民族是英雄民族,“它建立的辽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契丹统治阶级到老百姓都付出了聪明才智,为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契丹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它开始巩固了我国北方、西北方和东北方的边界。契丹人的声威远震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