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衍射 中国学技大学化学院.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射线衍射 中国学技大学化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院 实验教学中心 二. 测角系统: 衍射仪中聚焦原理的实现,它不是直接按 实现的。在前图中,各衍射线的位置和试样间的距离随衍射角的不同而异,而在实际的衍射仪的测角仪中,则如图2.7所示。检测器的接收狭缝J与样品中心的距离是固定的,这只有当符合条件:r = R/(2 sinθ) 时,衍射角为θ的衍射线才能聚焦在J处,进入接收狭缝。实际上这很难做到,但是当R取值较大并且限制光束的发散角α不太大时,可以用平的试样表面代替弯的表面。 图 卧式测角仪 立式测角仪 三 滤波装置: 滤波片 平晶单色器 单色器 弯晶单色器 Kβ线的存在会给分析衍射花样带来困难,需要滤掉Kβ。利用元素的吸收限,可以制成滤波片。如图: 但滤波片不能滤掉连续光谱和荧光,在某些场合必须用单色器。 晶体单色器对X射线的单色化作用是通过布Braag衍射来实现的。如图: 四.测角仪光路上狭缝系统: 1.梭拉狭缝是用来 限制X光垂直发散度。 2.散射狭缝式用来限制样品表面初级射线水平发散度。 3.接收狭缝用来限制所接收的衍射光束的宽度。 五 检测器 (1)正比计数管(PC) 在使用正比计数管时,两电极间需要加上1000至2000伏的直流高压。计数管在被X射线照射时,管内气体被电离,初始产生的离子对数目与X射线的量子能量成比例,在极间电压的作用下,离子定向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不断碰撞其它的中性气体分子,由此产生二次以至多次的电离并伴随着光电效应,此时电离的数目大量增殖从而形成放电。因此,每当有一个X射线量子进入计数管时,两极间将有一脉冲电流通过 (2) NaI(Tl)闪烁计数管(SC) 每个入射X射线量子将使晶体产生一次闪烁,每次闪烁将激发倍增管光电阴极产生光电子,这些一次光电子被第一级打拿极(D1)收集 并激发出更多的二次电子,再被下一级打拿极(D2)收集,又倍增出更多的电子。从而形成可检测的电脉冲信号。 (3)固体检测器(SSD)    当X射线照射半导体时,由于射线量子的电离作用,能产生一些电子-空穴对.在本征区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在电极间的电场作用下,电子集中在n区,空穴则聚集在p区,其结果将有一股小脉冲电流向外电路输出。 (4)超能探测器: X’Celerator超能探测器,半导体阵列探测器,内置100多个微 型探测器,探测器录谱效率以及强度提高100倍(相当于220KW 的能力铜靶对),分辨率保持很高。 六 样品的制备 对于样品的准备工作,必须有足够的重视。常常由于急于要看到衍射图,或舍不得花必要的功夫而马虎地准备样品,这样常会给实验数据带入显著的误差甚至无法解释,造成混乱。下图示出了一个由于制样方法不当而得不到正确的衍射图的例子。 制样一般包括两个步骤: 首先,需把样品研磨成适合衍射 实验用的粉末;然后,把样品粉 末制成有一个十分平整平面的 试片。 如图: 任何一种粉末衍射技术都要求样品是十分细小的粉末颗粒,使试样在受光照的体积中有足够多数目的晶粒。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获得正确的粉末衍射图谱数据的条件:即试样受光照体积中晶粒的取向是完全机遇的。粉末衍射仪要求样品试片的表面是十分平整的平面。 七 衍射仪结构: 光管 样品台 单色器 探测器 八 测量与数据处理系统: * * 张万群 X射线衍射 一. X射线发展史: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X射线(1901年获得首届诺贝尔奖) 1912年,德国的Laue第一次成功地进行X射线通过晶体发生衍射的实验,验证了晶体的点阵结构理论。并确定了著名的晶体衍射劳埃方程式。从而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X射线衍射晶体学。 (1914年获得诺贝尔奖) 1913年,英国Bragg导出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的基本公式,既著名的布拉格公式。并测定了NaCl的晶体结构。( 1915年获得诺贝尔奖) 此外,巴克拉(1917年,发现元素的标识X射线),塞格巴恩(1924年,X射线光谱学),德拜,(1936年),马勒(1946年),柯马克(1979年),等人由于在X射线及其应用方面研究而获得化学,生理,物理诺贝尔奖。有机化学家豪普物曼和卡尔勒在50年代后建立了应用X射线分析的以直接法测定晶体结构的纯数学理论,特别对研究大分子生物物质结构方面起了重要推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