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参政制约因素分析1965-2008-analysis on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of chines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1965 - 2008.docx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华人参政制约因素分析1965-2008-analysis on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of chines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1965 - 2008
导论一、本论文的核心问题、学术创新与研究意义(一)核心问题美国华人参政可以追溯到1840年代。1965年,美国改革了移民法案,对移民限额做出了明确规定,美国华人参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参加选举登记和投票、竞选议员和政府公职、争取政治委任、政治捐助、组织政治性社团等形式是华人参政的基本方式。与此同时,华人参政也表现出华人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不相适应、土生华裔和早年赴美群体参政热情高、华人参政较其他少数族裔差距大等三个特征。华人参政受制于来自经济、社会和政治文化等三方面因素的合力制约。通过回顾华人参政的历史并对制约华人参政的因素进行理论探究,笔者希望增进对美国华人更充分地参与政治、融入主流社会、实现更好发展的了解。(二)学术创新与研究意义政治学研究倾向于在一般意义上考察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对不同地域、特别是跨地域的政治主体在参政时面临的障碍也多是泛化的对比分析,缺少对于不同人群参政受制因素较为系统的论证。笔者在本文中尝试跨越学科界限,引入一些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的概念,并加以综合运用。在涉及一些问题的论述时,笔者尝试采取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交叉运用,以新的思维方式观察并判断美国华人参政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对1965-2008年美国华人参政的历史回顾和对其参政障碍的理论分析,透彻地认识了华人参政落后于主流美国人以及以西裔、非裔为代表的美国其他少数民族的深刻原因,进一步明确了华人参政未来的发展空间与施力点。二、文献综述关于1960年代以来美国华人参政问题,中外学者已经做了一些研究工作,主要的形式有学术调研和著书立说两种。根据已有的资料,在学术调研方面,美国犹他大学政治学系连培德教授主持的“2000~2001年全美亚裔政治试点调查”是目前学界对亚裔美国人政治态度与行为进行的最权威的调查。该调查的调查形式是电话访问,访问对象总计1000多人,涵盖了包括华裔、日益、南亚裔、菲律宾裔、越南裔等多个亚裔族群,调查的材料详实严谨,为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较为客观可信的数据。在关于美国亚裔政治参与的研究中,多数学者都对华人参政的方式、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做了一些解释。如GordonH.Chang主编的《亚裔美国人及其政治》论文集。本书分析了亚裔新生代及次亚裔群体的政治参与情况,其中有对华人政治参与行为的个案研究,并提到美国的政治制度对亚裔政治参与的影响。美国犹他大学的连培德教授的《美国亚裔政治参与:在南加州的投票行为研究》一书,主要将当代亚裔政治参与方式局限于投票行为,建立起政治参与行为的定量数据。他的另一本著作《美国亚裔政治:多元化与社区》还将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如社会经济水平(教育与收入水平)、政治心理与认知、族裔及其族裔认同、参与公民集体行动等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得出数据,并与亚裔的投票行为的结果(投票数据)建立起因果关系。在国外学者的相关著作中,孔秉德和尹晓煌合编的《美籍华人与中美关系:现状与前景》,从华人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分析了美籍华人对中美关系直接和间接的影响。TsungChi所著的《东亚裔美国人及其政治参与》,为当代东亚裔美国人(日本裔、华裔和韩国裔)的政治参与行为(包括抗议性行动和社会运动、参与族裔利益集团、参与选举政治、参与官员委任等)建立数据与案例的资料库。由美国华人学者兼政治家翟文伯、吴仙标、王借著,邱宏达、杜芝友主编的论文集——《力争上游:华人在美参与政治的问题》,是对华人精英在1980年代参与选举政治的经验总结。美国学者宋李瑞芳所著《美国华人的历史和现状》一书,主要概述了1940年代到1970年代美国华人生活、职业、分布、社会地位、政治倾向、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社团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情况。陈依范教授英文名著《美国华人发展史》(1997年译成中文),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考察了美国华人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998年,刘伯川出版《偶然生为亚裔人——一个ABC的成长心路》,从家庭关系及个人体会方面分析了美国华人后代的认同与取舍。中国学者的相关著述也有不少。例如,李小兵等著的《美国华人:从历史到现实》一书,主要分析了美国的民族性、美国华人的经济地位、自我意识、参政行为以及中美关系对华人社会的影响,并对1920年代到21世纪初叶中外学界对美国华人华侨研究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回顾。陈传仁所著《海外华人的力量——移民的历史与现状》,主要着眼于海外华人对中国认同感的变化、各国华人参政情况的统计分析以及如何利用海外侨务资源。李春辉、杨茂生主编的《美洲华侨华人史》,从鸦片战争之前,一直讲到了1980年代,主要介绍了华侨华人在美洲的生存发展历史,包括华人的工作、生活、参政以及各国对于华人的排斥和迫害。在国内的学术论文方面,暨南大学王子昌老师所写的《华人移民与美国政治的发展》一文,通过对华人参与、推动美国政治发展的历程的回顾,指出华人移民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煤矿井下探测与搜救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与分析-design and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 for coal mine underground detection and rescue robot.docx
- 煤矿通防灾害预警预控技术分析及应用-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pre-warning and pre-control technology for coal mine disaster prevention.docx
- 煤矿井下救灾机器人立体视觉导航关键技术分析-analysis on key technologies of stereo vision navigation for rescue robots in coal mine.docx
- 煤矿尾矿资源价值评估分析-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coal mine tailings resource value.docx
- 煤矿探测机器人姿态控制与局部路径规划分析-attitude control and local path planning analysis of coal mine detection robot.docx
- 煤矿灾变风流预警控制与紧急避险决策分析-analysis on early warning and control of catastrophic wind flow in coal mine and emergency risk avoidance decision - making.docx
- 煤燃烧过程中易挥发元素hg as se迁移规律研究-study on migration law of volatile element hg as se during coal combustion.docx
- 煤炭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淮南市为例-research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al cities - a case study of huainan city.docx
- 煤炭产业链低碳演化机理及路径优化分析-analysis on low carbon evolution mechanism and path optimization of coal industry chain.docx
- 煤炭企业成本构成及其控制问题分析-analysis on cost structure and control problems of coal enterprises.docx
- 美国干旱地区城市规划特点及其经验借鉴分析-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planning in arid reg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analysis of its experience.docx
- 美国基础教育课程“州共同核心标准”分析-analysis of.docx
- 美国加州小学双向双语教育课程研究—目标 设置 实施及效果评价-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of bi-direc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in california elementary schools - implementation of goal setting and evaluation of effect.docx
- 美国奖励型众筹的激励分析——以kickstarter为例-incentive analysis of american incentive crowdfunding - taking kickstarter as an example.docx
- 美国卡内基教育博士项目分析——以南加州大学罗西尔教育学院为例-analysis of carnegie education doctor program in the united states - a case study of rosaire institute of educ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docx
- 美国进步时代的思想潜流——伦道夫·伯恩思想分析-ideological undercurrent in the era of american progress - an analysis of randolph byrne's thoughts.docx
- 美国康奈尔计划发展研究——大学服务职能的视角分析-research on cornell plan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ity service function.docx
- 美国康奈尔计划发展分析——大学服务职能的视角-analysis of cornell plan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ity service function.docx
- 美国家庭学校教育之父——约翰·霍尔特家庭学校教育思想分析-father of american family school education - analysis of john holt's family school education thoughts.docx
- 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实证研究-the impact of u.s. economic fluctuation on china's economy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china's foreign trade.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