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症和分离障碍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经症和分离障碍ppt课件

第 8章 神 经 症;第一节 概 述;一、流行病学;二、神经症的共同特征;三、神经症的分类;DSM-Ⅳ 焦虑障碍 躯体型精神障碍 人为性精神障碍 分离性精神障碍 他们取消了神经衰弱,但有一大批此类患者的诊断归属立即成了问题,于是另取一个“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病名。;CCMD-3将神经症分为 (1)恐惧症 (2)焦虑症 (3)强迫症 (4)躯体形式障碍 (5)神经衰弱 (6)其他或待分类的神经症 现已将抑郁性神经症合并在心境障碍之中。 还有人主张把“癔症”也划分出来,至于划到哪里,暂无归宿。;CCMD-3关于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一项: (1)恐惧 (2)强迫症状 (3)惊恐发作 (4)焦虑 2、严重标准: 3、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惊恐障碍另有规定 4、排除标准:;五、神经症的治疗;第 二节;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述;暗示性: 个体所具备的接受暗示的能力,受到年龄、性别和个性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暗示和自我暗示: 在一定的环境下,处在一定的情感气氛中,个体对外来的影响无条件接受的情况称为“暗示” 而对于来自自己的影响无条件接受的情况称为“自我暗示”。;本症多于青壮年期发病,首发年龄以20~30岁最多,起病突然,可有多次发作,尤多见于女性。 多数学者认为文化落后地区发病率高。 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患病率女性为3-6‰,国内流行学调查资料中,各地报道的差异很大,约占神经精神科门、急诊总数5%~10%。 近年来,癔症发病率有减少趋势。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心理学理论;3.心理社会因素 一般多由急性精神创伤性刺激引起,亦可由持久的难以解决的人际矛盾或内心痛苦引起。尤其是气愤与悲哀不能发泄时,常导致疾病的突然发生。 一般说来,精神症状常常由明显而强烈的情感因素引起,躯体症状多由暗示或自我暗示引起,首次发病的精神因素常决定以后发病形式、症状特点、病程和转归。 ;4.生物学因素;(2)人格类型:癔症人格的特征: 1)情感性:情感容易走向极端;以自身的感受作为判断是非的重要标准 2)暗示性: 容易接受外界和自身的影响 3)自我中心性: 在???体中总是希望成为注意的中心;在群体中总希望以自己的意志为意志 4)表演性: 善于或“渴望”显示自己,在患者中表现为对自己主观痛苦和症状的夸大。 5)幻想性: 富于幻想,有时可以将幻想的内容与显示混淆;(二)发病机制;(二)发病机制;第二节 临床表现;恐惧症;Carl Westphal (1871年)首创agoraphobia一词,此后恐惧症成为神经症的一个亚型;第二节 恐惧症;基本特征;(一)心理社会因素;对特殊物体的恐怖可能与父母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及亲身经历(如被狗咬过而怕狗)等有关。;行为主义理论;(二)生物学因素;场所恐惧症;单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社交焦虑);社交恐惧症的本质;社交恐惧症的典型恐惧情境;社交恐惧症的特点;社交恐惧症的负担;社交恐惧症的负担;三、诊断与鉴别诊断;(二)鉴别诊断: 1.正常人的恐惧 2.与其他类型神经症的鉴别 焦虑症(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症) 强迫症 精神分裂症 疑病症;【治疗】 1.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是治疗恐惧症的首选方法。系统脱敏疗法、暴露冲击疗法对恐惧症的治疗,已取得了相当好的治疗效果。 其基本原则不外乎两个方面: 1)是消除恐惧对象与焦虑恐惧反应的条件性联系 2)是对抗回避反应 但行为疗法只强调可观察到的行为动作,是治表未治本,疗效是否持久,结论不一。;2.药物治疗 三环类抗抑郁剂米帕明和氯米帕明对恐惧症有一定的疗效,并能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类,如吗氯贝胺等对社交恐惧有一定效果。 SSRIs类的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和舍曲林也可部分缓解恐惧症状。 苯二氮卓类与心得安也因可缓解病人的焦虑而有效,尤其是可增强病人接受行为治疗的信心。;某女,23岁,未婚,与人交往时紧张、局促不安已3年,羞见生人,回避社交1年。 患者从小举止谨慎,善于自制,常常因某次考试未得第一或未受表扬而怨人或自责。 19岁进入某中专,嫉妒他人,常常暗中注意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某日上课,发现青年教师似乎老是注意自己,不禁浮想联翩,心慌脸红,师生见面教师若无其事,患者却面红耳赤,言行失措,后来发展到与同学相处也不自然。 工作后从不参与同事交谈,办公桌面壁而放,上下班避免与人同行。;后经人介绍结识一男友,虽在同一城市,却少往来;向往花前月下相互依偎,每次下定决心后又马上心慌、脸红,以至勇气全消,偶应赴约,总是故意姗姗来迟。 一次上男方家赴宴,几天前就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到男方家中见到公婆后,顿觉头昏目眩,满身大汗,语无伦次,家人以为中暑送来医院就诊。此后,羞见一切外人,常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