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药理学ppt课件

《中药药理学》;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一)中药药理学与中药学、药理学的关系;(二)为什么 中药药理学研究必须以中药药理论为指导;(三)中药药理学研究 是中医药发 展不可逾越的一个重要环节;1、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内涵,促进中医药理论的发展。 2、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应用科学的展。 3.中药新药开发。 4.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第一节 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第二节 中药五味的现代研 ;辛味药;化学成份:单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 单涩味药主要含鞣质。酸涩药也 含有大量的鞣质。 药理作用:抗菌,抗炎或使组织蛋白沉淀凝 ??,在创面形成保护膜,起收敛止 泻、止血。 ;甘味药 ; 化学成份:生物碱、苷类 药理作用:抗菌、抗炎、解热、利胆、 泻下、止血 ;化学成份:碘、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 药理作用: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泻下、补益。;第五节 对中药有毒和无毒的现代认识;一、与中药“毒”有关的些因素;二、对中药安全性的认识 ;三、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的原因 ;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研究现状;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研究现状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 ; 中药的药性理论是如何得出的?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品种繁多,容易混淆。 正品大黄: 泻下作用的ED50 为326-1072mg/kg 混杂品种: 泻下作用的ED50为503579-5000mg/kg;二、产地;三、采收季节;四、贮存条件;五、炮制;4.制剂与煎煮方法;5.配伍和禁忌;第二节 机体因素 ;;第一节 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关系 ;*药理作用是传统功效中无记载的: 黄连抗心律失常,天花粉抗早孕与引产 *传统功效尚未能得到现代药理研究结果的支持: 朱砂解毒、生地清热 ;钩藤:清热平肝、息风定惊 降压、镇静作用 葶苈子:泻肺平喘 强心作用;2、药物的制作工艺 ,剂型,给药途差异: ;4、单一成分,组分与全方配伍的差异: ;5、动物的机能状态与临床的差异: ;6、动物实验与人体效应的差异: 7、药理实验用剂量与临床用量的差异: 8、整体与离体实验的差异: ;四、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某些作用的双向调节性 ;量效关系的复杂性 ;作用相对缓慢,温和性 ;作用的相对不稳定性 ;第二节 中药复方药理;1)确定药效的强度、范围、特点、与同类药或原剂型比较了解其优点、特 色、有无实用价质及发展前景。; 配合得当增强疗效,配合不当产生不良反应如四逆汤、左金丸;二、复方药理的研究方法;第三节 中药药理学研究思路;2.中药分类对比研究; 3.与中药功效相关的系统药理作用研究;4.中药药理作用的重新评价性研究;5.中药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 ; 通过对中药毒性和不良反应的研究,以形成对中药正确的、全面的认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恶寒(或恶风)、发热鼻塞、喷嚏、无 汗或有汗、流鼻涕、咳嗽、咽喉痒痛、 舌苔薄白、脉浮数等 ;二、共同的药理 作用;(1)发汗或促进发汗; (2)抑制病原微生物,减少致热源的产生; (3)抗炎,呈现解热效果; (4)抑制PGE合成; (5)降低脑内CAMP含量。;体温?; ;其他;发汗实验法;解热方法 实验目的:观察药物解热作用及解热作用的强度。 常用动物:兔、大鼠、小鼠 实验方法 感染性发热:(副)伤寒菌、内毒素    酵母菌   非感染性发热:二硝基苯酚 ;镇静方法 实验目的:观察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常用动物:小鼠 实验方法:(1)活动计数法     (2)延长睡眠时间法     (3)抗惊厥法 ;其他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