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我中心与行为强化》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自我中心与行为强化》课件

儿童行为问题咨询与矫正 第一章 儿童的性格偏差 第一节 自我中心 一、什么叫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一部分 在心理学里,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 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和谐。 (一)自我调控包括三个子系统: 1.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 3.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 自我意识有两个基本特征: 1.分离感 分离感即一个人意识到自我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的各方面都是和他人不同的。 2.稳定的同一感 稳定的同一感即一个人知道自己是长期地持续存在的,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不管自己有了什么新特点,都能认识到自己是同一个人。 (二)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人类并不是在最初的时候就认识自我的,孩子在刚生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只会观察、认识外部世界,而没有对自我的认识,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个过程。 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 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以后) (三)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 1.从主要受他人控制发展到自己控制 2.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控制策略 3.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受父母控制特征的影响。 自我中心的表现 处于“自我为中心期”的儿童往往分不清你、我、他的真正内涵。 常常不自主地把自己的想法和需要用最原始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果自己的需要没有得到马上的满足,就会大吵不闹,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 无法体会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无法和别人分享东西 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顺手拿起来并说“我的”。 通常只想到自己,不会想到别人 自我中心行为的危害 容易与同伴分裂,产生争吵和攻击行为 容易赌气,导致性格扭曲 长大后人缘差,很难与别人相处 容易成为一个自以为是、专横霸道的人 自我中心行为产生的原因 1、先天因素 (1)儿童的气质 胆汁质:外向,脾气急躁,易激动、难约束,直爽,精力旺盛, 如 孙悟空 张飞 多血质:外向,热情、活泼好动,敏感,反应快,善于交往,兴趣变化快,发言积极。 如 猪八戒 贾宝玉 粘液质:内向,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情绪不外露,注意力稳定,有毅力。 如 唐憎 抑郁质:内向,敏感,细腻,幻想、胆小、孤僻,迟缓。 如 林黛玉 (2)遗传 专家研究表明,人的性格的形成与遗传基因有关,父母的霸道很可能遗传给孩子 2、后天的环境与教育 (1)一味放纵 父母过分的关爱与呵护 父母不断认可和迁就孩子的自我中心行为 (2)过度满足 孩子想要什么,想尽办法满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所以好吃好玩的自己都应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 不要让孩子生活在“人人让我、人人为我、我说了算”的环境中 (3)教养缺失 儿童在人格发展的关键期,需要父母和教师的引导,如果父母疏忽,就会导致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偏差,导致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的矫正 (1)父母的身教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身教对孩子是润物细无声的滋养 (2)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改变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 教孩子学会分享 帮孩子建立群体意识 (3)教孩子为他人做些事情 如帮别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学会分享 (4)不要过分关注 (5)学会冷处理 (6)适当经历一些挫折 (7)不要大惊小怪 基本的行为处理策略 一、行为的后果 同一行为——不同的行为后果——产生不同的效果 行为的后果对行为是否再次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行为强化 行为强化指的是:行为被紧随其后出现的直接结果加强的过程。 当一个行为被加强时,它就更有可能在将来再次出现 行为强化的最早论证来自桑代克1911年一个著名的“饿猫逃出迷笼实验”。 桑代克设计了“桑代克迷笼” 随着次数的增多,猫击打杠杆的时间越来越短。 因为这个行为导致了一个直接的结果——逃出笼子和得到食物 逃出笼子和得到食物就是对猫击打杠杆的行为起到强化作用的结果。 后来,斯金纳又使用了诸如老鼠、鸽子等动物进行实验,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这些实验阐述了行为强化的原理:当一个行为造成了有利的结果时,这个行为更有可能在将来的相似环境中被重复。 通过行为强化过程得到增强的行为称为操作性行为 这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