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课件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正确的洗手方法;正确的洗手方法;肠道病毒消毒方法 ;风疹 ;风疹 ;麻疹 ;麻疹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水痘;水痘;水痘;;艾滋病病毒的特征 ;感染艾滋病的后果 ;人体感染HIV后,一般需要2-4周,最多8周左右血液中才可检测到HIV抗体或者HIV抗原。因为从感染HIV到机体产生抗体的这一段时间检测不到HIV抗体或者HIV抗原,故称之为窗口期,又叫做空窗期,是英文Window Period的翻译。值得注意的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个体在窗口期内同样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哪些接触方式不会感染艾滋病;怎样预防艾滋病;认识登革热;登革热最新疫情;登革热是怎么样流行?;;白纹伊蚊;;人是怎么感染登革热的呢?;;病毒;登革热有什么症状?;;;登革热的预防;清除积水杀灭蚊子是预防登革热主要方法;患登革热怎么办?; 2.对症治疗   (1)降低体温:对高热患者宜先用物理降温,如冰敷、酒精拭浴,慎用止痛退热药物,以免在G6PD缺陷患者中诱发急性血管内溶血或因大量出汗而引起虚脱。对高热不退及毒血症状严重者,可短期应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prednisone)5mg,3次/d。    (2)补液:对出汗多、腹泻者,先作口服补液,注意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必要时应采用静脉补液,纠正脱水、低血钾和代谢性酸中毒,但应时刻警惕诱发脑水肿、颅内高压症、脑疝的可能性。    (3)降低颅内压:对剧烈头痛、出现颅内高压症的病例应及时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250~500ml快速静脉滴注,必要时于6~8h后重复应用。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40mg/d,有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呼吸中枢受抑制的患者,应及时应用人工呼吸机治疗,并作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和血液酸碱度监测 。 ;疟疾 - 简介 疟疾(Malaria)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临床以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和贫血、脾肿大为特征。儿童发病率高,大都于夏秋季节流行。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于夏秋季发病较多。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并且容易流行。 ; 疟疾 - 症状 疟疾的三大基本症状:周期性寒热发作、贫血和脾肿大。潜伏期,是指子孢子侵入人体到疟疾发作前 这段时间。 疟疾发作,是指周期性寒热发作(寒颤、高热、出汗退热)。疟疾潜伏期因感染的疟原虫种类不同而异。恶性疟平均为12天,三日疟平均30天,间日疟和卵形疟平均14天,但间日疟有时可长达12个月以上。经输血传播的疟疾,其潜伏期的长短与血中疟原虫的数量有关,3-41天不等,一般为7-14天。疟疾临床症状通常有以下四期: 1、 前驱期 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畏寒。 2、 发冷期 手脚发冷,继而寒战、发抖、面色苍白、口唇指甲发绀。体温迅速上升、此期可持续10多分钟至2小时。 3、 发热期 寒战后全身发热、头痛、口渴,体温可升至39oC或以上,有些病人可出现抽搐、此期可持续2-3小时。 4、 出汗期 高热后大汗淋漓,体温迅速下降,此期可持续1小时以上。;疟疾 - 控制措施 (一)预防措施 1. 健康教育 加强宣传,使群众了解疟疾知识,自觉配合做好预防工作。加强对赴疟区的旅行者和无免疫力人群的健康指导。? 2. 免疫接种 目前子孢子疫苗、裂殖子疫苗和配子体疫苗的研究有重要进展,但迄今尚无确属高效、安全的疟疾疫苗可供实际应用。 3. 个体预防 提倡使用蚊帐、蚊香,利用蒿、艾等野生植物烟熏驱蚊。尽可能不露宿,必要时使用驱避剂,防止蚊虫叮咬。 4. 群体预防 (1) 服药 在高疟区和疟疾暴发流行地区,流行季节居民用乙胺嘧啶50mg加伯氨喹22.5mg预防服药,孕妇改用氯喹或哌喹0.3g,均每10日1次。 (2) 灭蚊 在高疟区和出现疟疾暴发流行趋势地区,用二二三 (2g/m2)滞留喷洒住屋和牲畜棚;在普遍使用蚊帐地区用溴氰菊酯 (10-20mg/m2)或二氯苯醚菊酯 (200-300mg/m2 )浸泡或喷洒蚊帐。 ; (三) 流动人口聚集地的疟疾防治 疟区的建设工地或经济开发区,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医务人员负责查清疟疾流行情况和主要传播媒介;对两年内有疟史者和疑似病人进行登记,给予正规治疗;对有疟史者随访一年;在疟疾流行季节应规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