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內湖高中學生來源的時空變遷
執行學校:臺北市立內湖高級中學
種子教師:吳慧菊 許心寶 林靜怡 陳獻志
參與學生:曾令儀 張清松 張恩瑜 郭山立 陳眉如
摘 要
內湖高中位居臺北市的東側,自民國 77 年創校,至今已 16 年。本研究以本校主要
學區(屬於「機能區」)的空間變遷及成因為研究核心,透過文獻資料的蒐集、校史的
回顧、學籍卡的統計和舉手調查方法,了解本校學生來源的時空變遷,以及可能的影響
因素,並且為學校的未來發展提供建議。
以第一、五、十、十四、十五和十六屆學生戶籍資料為基礎,以行政區為空間單位,
運用 GIS 分類的功能,展現歷屆學生來源的空間變遷,得知第一屆(77 年入學)學生,
主要來自鄰近內湖區西南側的松山(含信義區)、南港、中山和大安區。第五屆(81 年
入學)則是歷屆中前十一大學區,學生來源比例較均衡的。第十屆(86 年入學)學生來
源空間集中的趨勢明顯,內湖區首先躍居首位,北側的士林區開始納入主要學區。第十
四屆(90 年入學)主要學區高度集中在內湖區,並擴張至東側的臺北縣汐止市。第十五、
十六屆(91 、92 年入學)學區都以內湖區為核心,並有明顯向東擴張的現象,尤其是基
隆市躍升為第二位。綜觀本校自創校至今,主要學區的空間分布改變很大,由內湖區以
西、以南的行政區,轉變為內湖區以北、以東的行政區。
將各行政區歷屆學生來源比例的柱狀圖,與以內湖高中為中心所做的環域分析圖,
進行疊圖,發現距本校遠近和學生來源比例的關係密切。除距離外,學生來源的空間變
遷受交通易達性、有無競爭學校、新學校設立、學校招生策略,以及高中職社區化政策
等因素影響。依照各學區學生來源比例的變化趨勢,可將學區分為三種類型:比例大致
呈現成長趨勢者劃為「成長型學區」;比例大致呈現衰退趨勢者為「遞減型學區」 ;而比
例呈現持平狀態,改變不大,稱之為「穩定型學區」。目前主要學區除松山區外,其他
四區都是成長型學區。其中內湖、士林區是本校的重點招生區;而汐止市和基隆市則是
該行政區內高中少,客運和學生專車又可滿足遠道生的需求;松山區雖然距離內湖區
近,但因新學校紛紛成立,成為最典型的遞減型學區。較特別的是南港區除第一屆為主
要學區外,不管新高中成立的前後,比例皆維持在 5 至 6﹪,呈現穩定型。
綜上可知,本校並非一所社區化高中(歷屆內湖區學生少於 40﹪),學生來源涵蓋
大臺北地區,實應著重在交通便利性的提高,如增闢學生專車路線,以縮短遠道生通勤
時間。目前本校學務處已針對遠道生的需求加強此項服務,以維持本校的大學區範圍。
未來內湖捷運線通車之後,可望更有助於吸引遠道生前來本校就讀。
關鍵詞:主要學區、高中職 社區化、重點招生學區、遠道生。
目 錄
一、研究動機……………………………………………………………………………….1
二、研究目的……………………………………………………………………………….1
三、研究流程與方法
(一)文獻探討……………………………………………………………………….1
(二)調查表的設計與填寫………………………………………………………….3
(三)資料內容及建置流程………………………………………………………….4
(四)資料的整理與圖表繪製……………………………………………………….4
四、研究成果
(一)歷屆學生來源的空間分布…………………………………………………….5
(二)學生來源的空間變遷分析……………………………………………………12
五、分析與討論
(一)學生來源變遷的類型…………………………………………………………14
(二)影響學生來源空間分布的因素………………………………………………17
六、結論……………………………………………………………………………………24
七、參考文獻………………………………………………………………………………25
附錄一 臺北市內湖高中學生來源調查表 ………………………………………………26
附錄二 臺北市立內湖高級中學學生專車停靠站時間表 ………………………………27
附錄三 內湖高中 284 學生專車路線圖…………………………………………………28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