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米箱梁预力计算书.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0米箱梁预力计算书

40m箱梁预应力体系施工用计算书 一、基本数据和符号选用说明: 1.P——预应力钢材的平均张拉力(N)。 2.L——预应力钢材长度(m)。 3.Eg——预应力钢材弹性模量(N/mm2),取1.96×105Mpa。 4.A——钢绞线公称截面积,取140mm。 5.Ay——预应力束钢绞线截面面积。(Ay=nA,n为钢绞线根数) 6.θ——从张拉端至计算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以弧度计。 7.χ——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8.κ——每米孔道局部偏差对摩擦影响系数,波纹管取0.0015。 9.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波纹管取0.2。 10.δcon——控制应力,锚下设计1395Mpa,1357.8 Mpa锚口及喇叭口应力损失按5%控制,锚外控制应力1464.75Mpa,1425.69 Mpa。 11.δi1、δi2——分别为第i段两端的预应力筋应力(N/mm2)。 12.δli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应力损失(N/mm2)。 13.Li——第i段线段预应力筋长度(mm)。 14.△L——理论伸长值(mm)。 15.δ——对应孔道两端的平均应力(N/mm2)。 16.Pj——预应力筋的张拉力(N)。 二、基本公式及推导公式: L=PL/ AyEg→△L=δL/Eg(根据平均应力法概念,即线段两端的应力平均值作为本段孔道张拉应力)由此推导出: L=(δa+δb)Lab/2Eg+(δb+δc)Lbc/2Eg+…=∑(δi1+δi2)/2Eg δL1=δcon(1—1/ekx +μθ) 三、计算参考依据: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 四、张拉伸长值的计算: 根据JTJ041—20之规定,理论伸长值△L计算公式: △L=Pj L/AyEg[(1-e-(kx+μθ))/(kx+μθ)] 由平均应力法概念得出 L=(δi1+δi2)Li/2Eg 千斤顶工作锚和工具锚之间工作长度每端取0.7米。 梁端钢束平面弯曲弧度长均按1.6m取值。 采取两端张拉工艺。 钢束N1理论伸长值计算(算至跨中加倍求得) 跨 竖曲线 A B R=2512cm 70㎝ C D 150.4㎝ 1834cm 中 各线段终点预应力计算表 线段 X(m) θ k μ kx+μθ e-(kx+μθ) 终点应力(N/mm2) AB 0.7 工 作 段 长 度 1357.8(1425.69) BC 1.504 0.05987 0.0015 0.2 0.01413 0.98587 1338.6 CD 18.34 0 0.0015 0.2 0.02751 0.972865 1302.3 L=1/(2×1.96×105)[(1425.69+1425.69)×700+(1357.8+1338.6)×1504+(1338.6+1302.3)×18340]×2=278mm (包括两端1400mm工作长度产生的伸长值10.2mm,减去后工作锚间的伸长值为267.8mm) ㈡.钢束N2理论伸长值计算(算至跨中加倍求得) A B C 跨 R=3390.7cm 竖曲线 D 70cm 473.4cm 1507.7cm 中 各线段终点应力计算表 线段 X(m) θ k μ kx+μθ e-(kx+μθ) 终点应力(N/mm2) AB 0.7 工 作 段 长 度 1357.8(1425.69) BC 4.734 0.1396 0.0015 0.2 0.035021 0.965585

文档评论(0)

linjuanr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