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及预防讲》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物中毒及预防讲》课件

食物中毒与预防;背 景 资 料;;;2010年10月8日四川海螺沟中毒事件;“致癌门”都怨“浸出法”(金浩茶油事件引发油料加工工艺探讨;第一节 概述 食源性疾病的概念、分类;;食物中毒概念、分类及特征;.;;;食品中毒: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患。 性质 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类;食物中毒的处理《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 对中毒者措施 对中毒者采取紧急处理 停止使用有毒食物 对病人排泄物和可疑食物采样 组织卫生机构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对病人住院治疗 对可疑食物、工器具、现场采取临时控制。;食物中毒的处理;食物中毒的报告和紧急报告制度 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单位和接收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食??中毒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可疑食物等有关内容。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报告,应当及时填写《食物中毒报告登记表》,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发生在管辖范围内的下列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实施紧急报告制度:;   ㈠中毒人数超过30人的,当于6小时内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者死亡1人以上的,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㈢中毒事故发生在学校、地区性或者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的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㈣其它需要实施紧急报告制度的食物中毒事故。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报告。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跨辖区的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应当通知有关辖区的卫生行政部门,并同时向同级的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 一、概 述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毒。我国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以沙门菌、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较为常见。 (一)流行病学特点 1.发病率及病死率 2.发病季节性明显 3.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 1.牲畜屠宰时及畜肉在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易受致病菌的污染。 2.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在较高的温度下存放,食品中充足的水分、适宜的pH值及营养条件可使食物中的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 3.被污染的食物未经烧熟或煮熟,或熟食又受到食品从业人员带菌者的污染等,食用后引起中毒。;(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机制 病原菌致病的强弱程度称为毒力,构成细菌毒力的要素是侵袭力和毒素 1.感染型 2.毒素型 3.混合型 临床表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五)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 1.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2.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 3.实验室诊断资料 (六)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鉴别诊断 1.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2.霍乱及副霍乱 3.急性菌痢 4.病毒性胃肠炎 ;(七)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处理原则 1.预防原则 2.处理原则 (1)暴发流行时的处理 (2)对症治疗 (3)特殊治疗 ;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及预防;分布:天然存在于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肠道内,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中不存在沙门氏菌,但如果环境受污染或捕捞后受污染,沙门氏菌会进入海产品内。 症状:引起恶心、呕吐、腹部痉挛、发烧。 涉及的食品:生肉、禽、海产品、蛋、奶制品、酵母、酱油、色拉调料、蛋糕粉、奶油、夹心甜点、糖果等。;高发季节:7—9月 预防措施 ——充分加热产品杀菌; ——将产品贮存于4 ℃ (40 ?F)温度下冷藏防止沙门氏菌生长; ——防止加热杀菌后交叉污染; ——禁止病人和沙门氏菌携带者进入食品加工间。;高发季节:6—9月 分布:天然存在于海洋,需要有盐才能生存。在沿海水域中捕捞的鱼、贝类中常被检出该菌。 主要特征:嗜盐菌,生长发育须有氯化钠存在,NaCl浓度为2%时生长最好,42℃能生长,10℃以下不生长,pH范围5.6-9.6,最适pH为8.0;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部分菌株产生耐热性溶血毒素,该毒素可溶解人的血球。 预防措施: 避免生食水产品 彻底加热海产品 防止加热后的海产品受到交叉污染 低温储藏;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lococcus aureus) GB 19295-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速冻面米制品;涉及的食品: 禽、肉、色拉、烘烤品、三明治、乳制品、水产品等,

文档评论(0)

jjkk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