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结核性脑膜炎1011英双ppt课件
结核性脑膜炎;概述;结核杆菌:
为细长略弯曲的杆菌,抗酸染色阳性,属G+菌。
结核菌属分支杆菌,大多数患者由人型结核分支杆菌致病,少部分患者由牛型结核杆菌致病。
细胞壁内有大量脂质,与多糖相互连接,在细胞膜外形成致密坚固的网状结构。与结核菌染色性、生长特性、抵抗力和致病性有密切关系。
寄生于宿主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难以被清除,与结核的胞壁结构组成及所分泌的代谢产物有关。有助于细菌抵抗吞噬细胞的胞内杀菌机制的作用,诱发迟发性变态反应,加重组织损伤。;病理;显微镜下蛛网膜下腔内多量炎性渗出物,渗出物主要是单核细胞、纤维素。;结核性脑膜炎渗出期
嗜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核分叶增多,并见少量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图正中为一大淋巴样细胞。;结核性脑膜炎修复期
嗜中性粒细胞消失,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伴有少量单核细胞右上方见一双核浆细胞。;结核性脑膜炎慢性期
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伴有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样细胞,中下方见一泡沫浆细胞;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分期;临床分型;辅助检查(脑脊液);糖早期正常,后渐减少,常在30mg/dl以下,减少程度与病程正相关;
氯化物减低,一般为500-600mg/dl;
静置12-24小时后可出现蜘蛛网状薄膜,将其涂片抗酸染色后可发现结核杆菌,检出率可达70-80%。
ADA腺苷脱氨酶活性增高:阳性率80-90%;
LZM溶菌酶活性增高 :敏感性93.7%,特异性84.1%;
PCR聚合酶链反应:阳性检出率51-85%,但存在假阳性假阴性问题 ;;辅助检查(影像);结核性脑膜炎由于炎性渗出物浸泡和包埋动脉血管可引起动脉炎,甚至血栓形成,动脉腔变小甚至完全堵塞而致脑缺血、脑软化,以大脑中动脉深穿支为主,其次为皮层下中小血管炎性病变所致的脑叶梗死,主要表现为小片状梗死。极少数表现为脑出血,其原因可能为血管炎所致血管弹力纤维破坏,管壁通透性增高;血管内膜、管壁不规则的局部增殖,动脉壁局部坏死,破裂出血及血管闭塞后出血。;脑结核瘤来源于血行播散,多见于脑实质内皮层下,小脑也可见,可单发或多发,以单发多见。形态为环状、球形或不规则状,一般在10mm左右,壁厚呈高或略高密度,周围有明显强化,中心多为干酪坏死灶,周围为新生炎性肉芽组织,最外层为完整的纤维包膜,瘤周水肿基本上与结核瘤大小及活动性成正比,较同等大小的脓肿或转移瘤水肿轻。可表现为结核结节、结核瘤及结核性脑脓肿3种相关发展过程。;CT平扫:双侧裂池、鞍上池、左环池消失,其内见环形影;CT增强:第三脑室、侧脑室扩张;CT增强:鞍上池内强化,脑膜上环形强化影;1.CT增强:鞍上池、双侧裂池闭塞,其内脑膜增厚,密度增高;2.抗结核治疗2周后,颅底脑膜强化明显减弱;MRI T1增强:右侧裂池闭塞,局部脑膜强化;MRI T2增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小灶状长T2信号;MRI T1增强:脑膜异常强化,脑实质内多发点状强化影;MRI T1增强:后颅凹软脑膜强化,伴双侧第8颅神经强化;MRI T2平扫:中脑脚间窝有低信号,其左侧背盖部有点状高信号;MRI T1增强:中脑脚间窝及左侧背盖部有结节状强化;MRI T1平扫:左侧颞叶及小脑未见异常;MRI T1增强:左侧外侧裂及后颅凹脑膜增厚强化;治疗1年后复查,上述病变吸收好转;结核瘤 2004-07-19;结核瘤 2004-08-26;结核瘤 2004-08-26;结核瘤 2004-10-18;辅助检查(其他);诊断要点;鉴别诊断;鉴别诊断;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一、一般治疗;治疗:二、化疗;实际应用中,一线药物选INH、RFP、SM、PZA、EMS;二线药物为PAS、丁胺卡那;三线药物为胺硫脲与环丝氨酸等。其中由于INH杀菌作用强、BBB透过良好,故其药用价值居各药之首,成为治疗的首选和必选药物。即使其耐药,也能因多种药物联用而依旧发挥较好治疗作用。四联用药可能诱导TB分支杆菌L型感染或对L型菌无抑制或无杀灭作用,故有主张在四联用药同时加用对L型敏感的相应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红霉素类等。;治疗:;治疗:三、对症治疗;预后;谢 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