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重点语段阅读语文版.docVIP

初二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重点语段阅读语文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二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重点语段阅读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诗词五首》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根据要求用原文填空: 1、体现作者崇高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杜甫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 3、写风声宏大,读者如闻秋风咆哮的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诗人无可奈何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倚杖”与“_________”相照应. 6、题目中的“____”字代表了诗的体裁,诗中流露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 7、诗一开始就单刀直入地具体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状,既显示____之大,又描绘出茅飞之状,更见诗人的______________之情。结尾诗人由自己的困苦推及“_______________”,表示宁愿 “__________”受冻至死,也要使天下人得到安乐,体现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8、王安石在《子美画像》诗中说:“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所以见公画,再拜涕泗流。”本文中的哪些诗句与王安石的话相照应?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解释加点的字。 (1)故人具鸡黍 (2)青山郭外斜 (3)把酒活桑麻 (4)还来就菊花 (5)过故人庄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3分)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3分) 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算错)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炼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这一句表现作者在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会在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2分)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2分) 3、“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4、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边塞秋色思乡之情、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图画。 2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3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示例: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要求谈淡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中的一点,如句意,就是下阕的翻译,与第1题不同,解答略;如哲理,即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如作者的情感,则要考虑词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正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 示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