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新: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教学实践策略例谈.ppt

何立新: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教学实践策略例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何立新: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教学实践策略例谈

* * * * * * * * * * * (一)基于学科实际的语文素养核心要素重构 文字(语言) 说文解字:[ 章 ] 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 文章、诗歌的段落,亦指文章的段或篇:“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文心雕龙》 法规,规章:“王风哀以思,周道荡无章。” ――南朝宋·谢瞻《张子房》。 文辞或独立成篇的文字(文章)。特指文学作品。 (二)加强“文章教学” 1.关于“文体教学” 统编本初中语文八上中丰富多元的文章体裁和文学样式 重视对“例文”所体现的文体特点的辨识与提取,在阅读中形成具体可感的文体意识: 新闻、传记,骈体文、古体诗(乐府、歌行)、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词,诸子散文、史传散文等。 2.关于文章理路的教学 任何文章(包括实用文和文学作品)都有其“肇造” 及“打开”的理路。这一理路包括文章的体式特点、艺术手法等,也包括作者个性化的创作风格。找到这样的理路就是还原作者创作本意,深度走进文本的关键所在。对此我们不能持“模糊主义” 和“不可知论”的态度。 《背影》:特殊的写人角度,父子情感交流的错位到谐和相通。 《白杨礼赞》:虚实结合的叙写,象征、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和使用原因。 《散文二篇》(严文井《永久的生命》,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对“生命” 和“活着”的哲理性思辨。 《昆明的雨》:看似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叙写(明线)与“昆明的雨”(暗线)的关系;对四十年前昆明一段生活场景和经历的不经意的娓娓叙来与这段生活给作者带来的片刻闲适恬淡之间的历史联系。 案例8 统编本八上第四单元(散文的理路) 古人作诗为文,讲究起承转合。律诗虽短小,但结构上也能分出次序来。四联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格局。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人、事、物,渲染气氛,奠定基调;颔联则紧承首联意思,或写景,或叙事,是首联的延续和延伸;颈联,诗意转折变换,由事及人、及景,或由景及情、及理,;尾联以议论、抒情为主,点名题旨,收束全诗。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案例9 八上第三、六单元中古代诗歌的章法结构 (三)文学审美在阅读教学中的落实 文学的根本属性就是审美。文学的功能就是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培养其审美情趣。情调是人类超出动物般的原始满足,追求优雅、高贵、舒坦、柔和等的重要手段。文学用高贵的文字成就了情调人生。美的力量一点不亚于思想。因此,一定程度上语文教育就是审美教育。 文学的审美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直接审美,其审美对象和审美内涵皆源于语言文字的运用,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情感的抒发、思想的表达,艺术形式的形成和完善决定了阅读教学中的文学审美必须走这样的道路: 1.玩味涵泳语言文字,感受、体会审美过程; 2.深度解读形象的深层含义(象征、托物言志、以景托情等); 3.想象、联想还原意境; 4.思想、情感的深入发掘(人性思考和社会归因); 5.修辞学视野下文学作品阅读的内容: (1)感受语音美; (2)品析词语的组合美; (3)品读句子的结构美; (4)审视语篇的结构美; (5)品味辞格美。 (四)阅读教学中文化与思维的并举 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 文化涵括智慧群族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是群族基于自然的基础上所有活动内容。是群族所有物质表象与精神内在的整体。 人类文化指群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工具,附属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规范,律法,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等。 案例10 八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 1.《饮酒》中的酒与抒怀; 2.《春望》的感时与抒怀; 3.《雁门太守行》与边塞征戍; 4.《赤壁》的咏史抒怀; 5.《渔家傲》的“游仙诗”情味。 阅读教学思考:走进传统文化的深处,走进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用文学教育,特别是诗歌教育给学生打下“中国底色”。 关键词八:任务驱动策略下的语文学习 (一)语文学习中的活动探究 任务驱动、项目学习的目的意义——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任务驱动、项目学习的价值取向——形成实践智慧和行为能力。 任务驱动、项目学习的前提条件——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任务驱动、项目学习的主体角色——学生主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