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灾害与环境变迁篇山崩1广义的定义坠落地滑3.DOCVIP

天然灾害与环境变迁篇山崩1广义的定义坠落地滑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然灾害与环境变迁篇山崩1广义的定义坠落地滑3

PAGE \* MERGEFORMAT 10 天然災害與環境變遷篇 一、山崩: 1、廣義的定義: (1)墜落 (2)地滑 (3)流動 2、狹義的定義:大規模的岩石或土壤以不同的凝聚力塊體形態,快速向下坡運動的情形。 3、造成山崩的主要因素: (1) 坡度陡峭:坡度越大,重力作用越大,山崩的可能增大。 (2) 坡頂負荷:建築或礦渣堆積,都會加重坡頂負荷,增大下滑力。 (3) 水的影響:水和黏土礦物產生潤滑作用,造成滑動面;孔隙水壓形成上舉力,減少摩擦阻 力。 (4) 岩層破碎:斷層、節理發達的岩層,容易發生山崩。 (5) 人為開發:導致坡面土石裸露,加速風化侵蝕作用;或是修築公路、房舍而挖掘坡腳,坡 面失去下方支撐而滑落。 二、土石流:泛指土、石與水混合之後,進而產生集體運動的流動體。 三、土壤液化:土壤液化是屬於地震災害中的一種,主要發生原因是地震的震動,導致土壤顆粒排列變得緊密,加大了地下水的孔隙水壓,使得土壤顆粒間的結合力減小,變成類似泥漿的狀態。最後可能噴出地表形成噴沙,或因為失去承載力量而造成建築物崩傾。 四、熱島效應: 1、都市內部的氣溫比四周郊區高,在氣溫的空間分佈上,市區高溫宛如一個熱島,矗立在四 周鄉間較涼的海洋中。 2、都市地區其等溫線排列,由都市中心向四周鄉村遞減,很像一個海島的地形圖。因此稱都 市中心較熱的地方為「熱島」。 五、臭氧洞:大氣化學家發現氟氯碳化物釋出的氯(Cl)及氧化氯(ClO)與破壞臭氧層有關。氟氯碳化物是人造的化學物質,通常作為冷卻劑及噴霧器中的推進氣體。氟氯碳化物在對流層中相當穩定,但是一進入平流層(如,20-25km),就可吸收波長小於260nm的短波輻射,釋出Cl及ClO,然後破壞臭氧。自1970年以來,南極的春季( 9-10月)上空的臭氧濃度逐年迅速地下降的現象已不止是季節變化的問題。光是1979年至1990年的12年間,總臭氧就減少了50%。總臭氧大量減少的地區通稱為臭氧洞,此一名詞誤導了大眾的認知,事實上,只是臭氧濃度減少,無所謂「洞」的存在。 六、全球暖化:二氧化碳生成過量的主要原因來自於化石能源(如石油、煤炭及天然氣等)的燃燒與利用,耗用大量化石燃料,導致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大幅提高。而目前全球能源的供給結構中有五分之四為化石能源。因此,一般認為,應以管制化石能源的使用為防止溫室效應問題惡化的主要手段。如果人類未能有效管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預估至2100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將上升到約540ppm至970ppm,比1750年(工業化之前)的280ppm高出90%至250%。 影響: 1、由於全球溫度上升,將導致兩極的冰層融化,高山的冰川消退,海水量增加,海平面上升, 使得沿海地區被海水淹沒。 2、高山生態系的變遷:由於全球溫度上升,將導致原本生活於較低海拔生物,遷移往較高海 拔的生活環境,使得原先生活於高山的物種因棲地消失而絕滅。 3、全球氣候的異常:全球暖化造海水溫度上升,將導致颱風的強度和頻率增加對人類生活的 潛在影響。 4、旱澇發生的頻率增加。 解決之道:要有效控制溫室效應的惡化,須要積極地調整產業結構,加速淘汰高耗能和高污染的行業,並且要加強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此外,加強替代能源的開發、積極發展大眾運輸系統以節約能源並減少空氣污染、擴大綠化造林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都是防治溫室效應的有效策略。 七、聖嬰現象: 正常年 聖嬰現象 氣壓場 東高西低 西高東低 風向 吹東風 吹西風或東風減弱 氣候 東乾西雨 西乾東雨 海表面高度 東低西高 西低東高 海表面溫度 東低西高 西低東高 湧升流 在東邊 在西邊 魚場 在東邊 在西邊 米蘭科維奇理論 地球繞日軌道 的變動 (1)地球繞著太陽公轉的軌道,有時比較接近圓形(離心率小),有時比較橢圓(離心率大),變動週期大約是10萬年。 (2)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時近時遠,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就會時多時寡。 地球自轉軸傾角 的變動 (1)現在地球自轉軸的傾角是23.5度,並非一成不變;約在22.5度與24.5度之間緩緩變動,週期大約四萬一千年。 (2)傾角愈小,則季節變化愈不明顯。傾角愈大,則夏天更熱、冬天更冷,季節變化愈大。 地球自轉軸指向 的變動 地球自轉軸指向的變動,又稱為「進動」: (1)現在地球的自轉軸指向北極星,並非一成不變;軸端會緩緩繞行出一個小圓圈,週期大約二萬六千年。 (2)目前地球約在夏至日通過遠日點;當自轉軸傾斜方向和現在相反時,會變成夏至日前後通過近日點,則北半球的夏季會變得更為炎熱。 歷屆學測試題 1-2為題組 近年來,全球變暖的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雖然南極和北極在地理上離我們很遙遠,但是極地變化與我們的生存環境息息相關。例如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