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俊秀先生劈拳
杨俊秀先生的劈拳
2005年11期《武魂》刊发了李德玉口述的《特别能打的尚派形意拳家杨俊秀》一文,李的师弟马骏先生看了,遂也讲述了一些杨先生当年的练功内容,记录下来,就是这篇《杨俊秀先生的劈拳》。本文题图杨先生这张三体式照片,据说在沈阳形意拳的圈子里是很珍贵的,很多人想要。
——整理者张庆云
我的老师杨俊秀是尚云祥高足辛健侯的顶门弟子.曾在1947年的东北国术擂台赛上获得优胜,解放后一度沉寂民间,1979年传统武术挖掘时.被沈阳市武协邀请“出山”传授形意拳。那时还没有“尚派”的说法,杨师教的就叫形意拳。云深、尚云祥把一生的修为通过“崩拳”形式表现出来.遂有“半步崩拳打天下”的盛名.杨师的功夫则集中体现在“劈拳”上.与人动手上去只是一下.一下就结束了。杨师讲他的老师辛健侯就是这样。戏称此为“大刀切白菜”。
我是1982年起跟杨师学拳的.曾多次亲见杨师以“劈拳”赢人。一次,在杨先生家里,跤坛名宿夏英久先生与杨师切磋,被杨师一个“劈拳”打得从屋内撞门飞出.砸塌了院子里的煤坯棚子.数月之后还感胸口不适。夏先生的儿子夏正平是我的师兄,他并不回避此事。还有一次,八卦拳师索玉峰与杨师过手,索使拿手的“乌龙绞柱”没绞动杨师,却被杨师身子一晃用“劈拳转身”打出三米多远。后来杨师“代师收徒”,传艺给索玉峰、刘振宇、肖鹏杰三人。
杨师的劈拳分掌式和拳式两种。不称“鹰捉”.者goqI‘劈拳”。杨师讲:“不明其理难得其功”,要求我们在练劈拳时逐项体会要领.并由此领悟形意拳的道理。
劈拳的起手是三体式,定式也是三体式.三体式是静止的劈拳,内里要体会劈拳发力后“刹”住的感觉。杨先生要求:“没事多站定式,长功夫。”杨师的三体式是双重的架子.这种架子上功较快,宜于发力, 我初学那阵子.管站三体式“站别扭”.因为从头到脚没有一个地方不别扭的。这个“别扭”一直持续了将近两年才不别扭了。回顾这一经历,可以分以下几个层次:一、别扭期胸紧气浮,周身不得劲;二、顺遂期,心气平和,“紧”和“浮”都消失了;三、麻涨期,手脚发麻,脚像灌铅一样;四、平衡期,麻涨消失,身体又恢复平和。这时候就开始找劲,杨师会在我的指尖、掌心、前膝、后胯等处用掌拍、用手按,让我们体会争力;五、舒爽期,身体发热冒汗,周身清爽,到这个时候就越站越舒服.我每侧就可站一两个小时,身上劲力突增。
三体式的目的是把身体站“整”了,把力量站出来。力量有了还得靠练劈拳发放出来,达到控制自如。劈拳是五拳之首.在起落钻翻的锻炼上最为见效。有的人力大,但却发不出来。这是劈拳打得少了,有的人劈拳打得很畅.力量却很散,那便是三体式站得不够.所以站三体式和打劈拳二者不可偏废。长年站三体式的人一动手就能看出来.我的师兄杨明侠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劈拳从三体式开始.前手由小指到大指逐一卷曲.以腰身带动手臂拉回.这时前脚并不撤回,而是踏地助力.使重心后移.这样才增强手捋的劲力。杨师教拳在沈阳市灯光球场,常有摔跤运动员来玩,有体壮如牛者,竟被杨师一捋一个跟头。
捋后接着是起手一“钻”.前脚要直接踏上半步.脚尖外撇,在用法上这是一个暗腿。上手钻出要“小指翻天”.这时候不能只转手臂,要用腰身扭转使小指朝上,这样身上才裹住了,能裹得紧,才蓄得足。“额前顶”在“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劲从印堂发出,带动周身皆具前领之势。训练时杨师用手指抵住我的前额,让我体会前顶的感觉。与额前顶相对应的就是下颚内收。杨师做到了练拳生活化,平时把拳中的要领总带在身上,下颚内收尤其明显,人群中一眼就看出与众不同。此外还有“舌上顶”.为什么要舌上顶?因为站桩到了后期,倘腰运化不好,则肾气不足.嗓子发干,舌上顶则生津。下颚内收。才利于出津,脖一伸就不成了。能做到收下颚,就很容易齿扣。所谓“齿扣”,不是咬牙,而是搭上即可,嘴似闭非闭,似张非张。
后手的“落翻”与前手的“起钻”刚好相反.不是向前上,而是向前下.与后脚进步同时到位。这一“翻”的“气口”是呼气“吞一半吐一半”,要气落会阴“砸丹田”。一起一落,一钻一翻.丹田鼓荡,上下翻腾,周而复始.体现出来的就是所谓“翻浪劲”。杨师在演示时,小肚子上会出现一“球”,像水中漩涡一样来回滚动。有一次,我把肚子一鼓,问:“丹田气下来了么?”杨师说:“差远了,慢慢练吧。”猛练些日子后,我小腹丹田处突突直跳,以为这下练成了,跟杨师一说,杨师吓了一跳,赶紧不让我练了。停了一段,这个症状才消失。杨师说,刻意追求往往欲速不达.还很危险,要自然生成才好。
前手劈出肩要尽量前伸,后肩要扣回,身体成45度,这时胸才圆,才抱得住。做到“圆胸”,也就做到了“拔背”。杨师演示时脊背的肉能提上去.看着很明显。与涵胸拔背同时的是沉肩坠肘,肩肘能垂下去,才能出暗劲。杨师肩膀不宽,而且还是柳肩.斜斜地下垂着,但腰很粗壮,整个身体呈“枣核形”。杨帅说:练劈拳要练得形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