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近代报刊的开端
1、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
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进人19世纪,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了开拓市场,追求更大的利润,它对外进行疯狂的侵略和掠夺,非洲、西亚、中亚、南亚甚至中国近邻东南亚的许多国家都先后沦为它的殖民地。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对它、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是中国大门紧闭,不能进来。
当时的中国,政治上是个封建统一的大帝国,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外交上奉行闭关自守的政策。中国的外贸城市仅限于广州一处,这就和急于扩大市场的英国产生了激烈的矛盾。为此,英国曾多次提出要清政府放宽限制,扩大贸易,但都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为了强占中国广阔的商品市场,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
英国的海外传教事业和它的海外殖民事业是紧密配合的。早在1795年英国海外传教组织伦敦布道会成立不久就筹划到中国传教,随着对中国鸦片走私贸易的扩大,进人19世纪,去中国的实际行动就提上了日程。1807年伦敦布道会派遣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来华。
马礼逊(Robert Morrison 1782~1834)祖籍苏格兰,1803年人神学院学习,随即成为伦敦布道会的教徒。1804年要求来华传教,经过三年准备,1807年春搭乘美国商船三叉戟号到了广州。。他先在广州后在澳门学习中文,翻译《圣经》和编纂《英华辞典》,同时还冒险出版《新约》和许多宣传基督教义的小册子。但由于中国政府严禁外国人传教、印书,马礼逊的宗教活动进展不大。1813年应马礼逊请求,伦敦布道会又增派一名传教土米怜(WilliamMime 1785?1822)来华协助工作。1814年米怜考察南洋群岛并向华人聚居区传教,受到当地官员的礼遇。回来后,他与马礼逊总结了传教经验:中国方言多,清王朝又禁止传教,故口头宣传在中国困难很大,不如用中国统一的文字在海外华侨中进行书面宣传,然后再向中国内地渗透。他向马礼逊建议把传教与出版基地设在马六甲。马礼逊接受米怜的建议,米怜就带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了马六甲,随着印刷所的建立和宗教宣传的开展,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开始出现。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等中文报刊的创办
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它是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宗教月刊。
马六甲位于今天马来西亚的西南部,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华侨较多,距中国也较近,与广州来往方便,当时那里的荷兰殖民者又支持传教,因此,米怜把它选为自己活动的基地。《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简称《察世俗》,外形就像中国的线装书,封面的天头由右到左,横刻着“嘉庆某年某月”,其右上角印有孔子语录;“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中间顶大立地式地印着刊名《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右下角印有“博爱者纂”以示由米怜编撰。《察世俗》是木版雕印,每期5~7页,每期印500~2000册,全年12期订成一卷,另加目录与封面,一直出版到1821年因主编米怜病重才停刊。发行地区由马六甲逐步扩展到新加坡、爪哇、广州。澳门等地。
除了宣传宗教,《察世俗》还发表了许多有关伦理道德方面的说成是上帝意志的体现,创造了“孔孟加耶稣” 的对华宣传模式。米怜在《察世俗》的《序》中还写道:“既然万处万人,皆由神而原被造化,自然学者不可止察一所地方之各物,单问一种人之风俗,乃需勤问及万世万处万种人,方可比较辨明是非真假矣。”“所以,学者要勤功察世俗人道,致可能分是非善恶也。”①这就是“察世俗”这一名称的由来。《察世俗》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出版发行七年来总共发表文章244篇,其中直接宣传宗教的206篇,占总数的 84.5%,就是有关天文、地理的文章也都归到宗教上,就是天体运行也说由神主宰:“若神一少顷取去其全能之手,不承当宇宙,则日必不复发光,天必不复下雨,川必不复流下”,所以,“天地之万人,皆当敬畏神”②。
《察世俗》中还有诬蔑法国大革命、支持波旁王朝的内容,也有鼓吹开放中英贸易包括鸦片贸易的内容,这说明《察世俗》一创刊就是和反动政治、鸦片贸易联系着的。
《察世俗》中的新闻虽极少,但属中文近代报刊上的新闻之最,如《月蚀》是最早的预告性的新闻,《告贴》是最早的广告,《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是最早的新闻图画。
米怜是位出色的宣传家,他不仅仅认为用统一的中国文字比用他们不易掌握的方青宣传效果好,同时还主张《察世俗》上的文章要通俗、简短,对读者才有吸引力。《察世俗》的宣传方式,对以后的中文近代报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822年米怜病逝后,曾担任过《察世俗》代主编的另一位英国传教士麦都思(Walter HenryMedhurst)决心继承他的事业,他在巴达维亚(现为印尼雅加达)设立布道中心,编印宗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