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用土壤颉颃放线菌发酵及其活性产物
农用土壤颉颃放线菌的发酵及其活性产物 与微生物发酵有关的参数 菌体浓度 培养基营养物质的组成 温度 pH 通气量(溶氧) 芽孢杆菌发酵液的活性研究 供试菌:目标菌:苹果炭疽菌(Glomerella cingulata)、柑桔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sporioides Penz)、瓜类炭疽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棉花炭疽菌(Glomerella gossypii)。 方法 ① 发酵液的制备:将供试菌接入培养液中,30℃下培养48h后离心,回收上清液,15磅压力下灭菌20分钟,置于5℃冰箱中备用。 ② 发酵液与菌悬液抗菌活性比较:(滤纸碟法)取0.1ml炭疽菌的孢子悬浮液均匀涂于PDA平板上,再将分别浸蘸菌悬液和发酵液的灭菌滤纸碟(直径4mm)等距贴于PDA平板上,待炭疽菌菌丝长满培养皿时,测定每纸碟的抑菌圈直径,每处理5个重复。 ③ 发酵液的滴加培养试验:将PDA平板上培养的四种炭疽菌打成直径4mm的菌饼,置于PDA平板上。然后,将发酵液配成原液、1/2、1/4浓度,对照为无菌水。各取50μl点滴于菌丝块上,置30℃温箱中培养72小时后测定菌丝生长直径,各5个重复。 不除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测定 供试菌:三个菌系。目标菌: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 方法 ① 发酵液的制备:将三株供试菌接于NYDA培养液中,30℃下摇床振荡培养48小时后,直接置于5℃冰箱中保存备用。 ② 发酵液处理条件下孢子萌发率的测定:将灰霉菌孢子悬浮液加到上述发酵液中,16小时后测孢子萌发率。对照用NYDA培养液。 抑菌作用的测定 环腐病菌 CMS-1(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分离,于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下保存的菌株)。 养基为BPA。 方法 以环腐病菌作为指示菌,利用平板扩散法,进行测定。具体方法是: 在超静工作台上,将约109cfu/ml的环腐病菌悬液0.2 ml加入灭菌培养皿中,然后倒入已冷却至40℃左右的培养基20 ml,充分摇匀,冷却后点上待测菌,放在22℃~25℃温箱中培养3~4d,检查抑菌圈的有、无及大、小情况。 抗生素的分离提取 发酵液的预处理 溶媒萃取法 离子交换法 吸附法 沉淀法 膜过滤技术 现代高压液相色谱技术 3、培养基 放线菌分离培养用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 真菌培养及颉抗试验用培养基 :PDA 液体发酵培养基: 黄豆饼粉20g,玉米粉4g,葡萄糖20g,碳酸钙5g,1000ml 细菌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4 、仪器设备 超净工作台 生物显微镜、保湿盒、载玻片、凹玻片、恒温培养箱、 恒温振荡培养箱、微波炉、旋转薄膜蒸发器、真空泵、层析柱、离心机、冰箱、电子天平、PH计、移液枪、磁力搅拌器、旋涡混合器、电热恒温水浴锅、薄层色谱展开缸、高压灭菌锅、鼓风干燥箱。 ZAB-HS和HP-5988A质谱仪、AM-400 NMR核磁共振仪、Nicolet AUATAR 360FT-IR红外光谱仪、岛津UV-240紫外光谱仪、Vario EL元素分析仪、X-4型熔点仪、PE-341 Polarimeter旋光度仪均是由兰州大学化学系实验室提供。 5、试剂 琼脂 葡萄糖 淀粉 糊精 玉米浆 玉米油 黄豆饼粉 蛋白胨 酵母粉 玉米浆 麦麸 K2HPO4 CaCO3 FeSO4?7H2O ZnSO4 CuSO4 (NH4)2SO4 NaCl KNO3 NaOH FeCl3 石油醚 乙醚 三氯甲烷 丙酮 苯 乙醇 甲醇 乙酸乙酯 草酸 乙酸丁脂 茚三酮 品红 双缩脲试剂 邻苯二甲酸-苯胺等 硅胶 D101大孔树脂 732阳离子交换树脂 5 颉抗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5.1发酵培养基的选择 (1)有机氮源的选择 碳源不变改变氮源的组成 蛋白胨、酵母粉、黄豆饼粉、黄豆饼粉+玉米浆、黄豆饼粉+KNO3、 蛋白胨+玉米浆、酵母粉+NH4SO4、麦麸+酵母粉+黄豆饼粉 (2)有机碳源的选择 氮源不变改变碳源的组成 淀粉、糊精、葡萄糖、蔗糖、葡萄糖+糊精、葡萄糖+淀粉、淀粉+蔗糖、 葡萄糖+玉米油 5.1发酵培养基的选择 (4)最优培养基正交实验 (1)发酵培养基起始pH 的选择 PH: 5.0、6.0、7.0、8.0、9.0 (2)发酵时间的选择 24、36、48、60、72、84、96、120小时 (3)发酵温度的选择 26℃、28℃、30℃、32℃、34℃、36℃、38℃ (4)摇床转速的选择 100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