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下胫腓联合损伤ppt课件_4
下胫腓联合损伤Distal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injury ;目录;下胫腓联合韧带的组成;下胫腓联合韧带的组成--前面观;下胫腓联合韧带的组成—侧面观;下胫腓联合韧带的组成—后面观;下胫腓联合韧带的组成—横断面;下胫腓联合韧带的MRI;下胫腓联合韧带的MRI;下胫腓联合韧带的MRI;下胫腓联合韧带的MRI;背伸(背屈)、跖屈:是足围绕踝关节的额状轴的运动,足背面靠近小腿前面的运动为背伸(背屈),范围26°~30°,远离小腿前面则为跖屈,范围40°~50°。
内收、外展:踝关节在跖屈位时有内收外展的运动,是沿小腿的垂直轴进行的。内收趾尖转向内、接近正中面的运动;外展趾尖转向外、远离正中面的运动。活动范围30°~45°。
;旋前、旋后:旋前是指足围绕其自身长轴(纵轴或称为矢状轴)旋转,使足底朝向下外的运动;旋后是指足围绕其自身长轴(纵轴或称为矢状轴)旋转,使足底朝向下内的运动。其活动范围约为30°~50°。
内翻、外翻:内翻是指足内缘提高、外缘降低、足底朝内的运动;外翻是指足外缘提高,内缘降低,足底朝外的运动。其活动范围:内翻45°,外翻15°。
;站立时,踝关节处于中立位,身体重力线落于其前方,迫使踝关节呈跖屈,足呈外翻趋势。但由于跖屈肌(小腿三头肌为主)的肌力约相当于背伸肌(胫前肌为主)的4-5倍;足内翻肌力约相当于外翻肌的2倍,因此可充分维持身体平衡。行走时的负重后期,小腿三头肌的强力收缩使踝关节跖屈,形成推进作用。踝关节跖屈的同时,距下关节相应内翻且伴前足的内收(即旋后);背伸时距下关节外展(即旋前)。
旋后、旋前是受伤时的足踝体位 。外旋和内旋是动作。
;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机制;Lauge-Hansen踝关节骨折分型与韧带损伤; 旋后-内收型; 旋后-内收型; 旋后-外旋型; 旋后-外旋型; 旋前-外旋型; 旋前-外旋型; 旋前-外展型; 旋前-外展型;Why?;漏诊和治疗失败的病例;漏诊和治疗失败的病例;容易被忽略的下胫腓联合不稳定;漏诊和治疗失败的病例;下胫腓联合非常重要;物理检查;Cotton实验:阳性表现为距骨有内外方向的过度活动。
挤压实验:由Hopkinson提出,检查时挤压小腿中部,下胫腓联???处疼痛为阳性。;踝关节前后位X线检查;踝穴位X片;异常情况:
1.内侧关节间隙增宽
2.下胫腓重叠:
1mm
3.距小腿角:
8或15度;距小腿角的定义;外翻应力位X光片;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存在隐匿性;旋前-外旋应力正位X光片;踝穴位判断腓骨长度有无变化的指标;关节造影;MRI检查;下胫腓前韧带断裂
下胫腓间隙水肿;MRI检查; 冠状位质子加权像显示骨间膜区域水肿和液体样信号,同时注意距骨内侧穹窿的骨软骨损伤。; 轴位T2加权像显示下胫腓前韧带完全撕裂。;A. 轴位T1-W关节造影压脂像显示:下胫腓前韧带弥漫性增厚(慢性损伤),腓骨附着点部分撕裂。
B.轴位T1-W关节造影显示:下胫腓前韧带腓骨止点断裂。;A.下胫腓前韧带断裂,下胫腓后韧带部分断裂
B.跟腓韧带完全断裂
C.跟腓韧带完全断裂和下胫腓后韧带部分断裂;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特殊类型; Volkmann骨折:是后踝骨折的一个类型,下胫腓后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 Tillaux-Chaput骨折:下胫腓前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无移位,无骨折
可考虑石膏固定六周
手术治疗,螺钉固定
有明显移位
手术治疗,螺钉固定。; 复 位
固定下胫腓联合时踝关节取最大背屈位。
透视下钳夹复位下胫腓联合,内旋腓骨并向胫骨挤压。
如果复位困难,可做踝关节内侧切开,清理内侧间隙后再复位。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 固 定
1或2枚3.5或4.5 mm皮质骨螺钉。
平行于关节面上方1.5—2.0cm,由腓骨后外方向胫骨前内方,穿3层皮质固定。
螺钉不加垫片。;下胫腓联合损伤治疗存在的争议;下胫腓联合损伤后的固定方式;下胫腓螺钉通过3层还是4层皮质的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近10年来看,AO学派主张固定3层皮质似乎占上风。
但目前的观点倾向于两者效果相当,各有利弊。
George2004年推荐使用4层皮质固定,理由是其与3层皮质固定效果相当,但在发生断裂后易于取出。;传统上建议在踝关节最大背屈位固定下胫腓联合,避免挤压过紧,复位不良,影响踝关节运动。
然而,Tornetta认为这是不必要的。只要复位准确就不会出现挤压过紧的情况。
确保下胫腓联合解剖复位是治疗的关键。;微创治疗;特殊类型的治疗;特殊类型的治疗;特殊类型的治疗;下胫腓联合的弹性固定;必要时的翻修手术;必要是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事件与概率(古典概率、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小题综合解析- 十年(2015-2024)高考真题数学分项汇编(全国).pdf VIP
- (2025)小学生诗词大会竞赛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 VIP
- 临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VIP
- 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谱系疾病与抗糖脂抗体相关性研究进展 .pdf VIP
- 2025年钛铁项目建设总纲及方案.docx
- AB-罗克韦尔PowerFlex755变频器操作说明.pdf
-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含课件.pptx VIP
- 2025诗词大会精选100题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小学诗词大会精选100题题库(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