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预警监测不同深度的地温监测
地震研究地层温度变化监测系统/地震预警温度检测系统
地震预警监测:不同深度的地温监测
? ? ?为区别地表热异常来自大气还是地下,应该在地震监测站建立不同深度的地温测点,通过对比判定其来源:等距离分点的不同深度温差由上而下递减表明热源在大气;等距离分点的不同深度温差由上而下递增表明热源在地下。坚持常年观测,要获取长期地温与地震的对比数据,发现地震发生与低温变化的对应规律。
?
?
?
?
? ? ?摘要:本文通过对地震产生的机理进行分析,指出地球内部的膨胀是产生地震的直接原因,地震前地下温度的升高是预报地震的可靠信息,并给出监测地下温度的简单实用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做到象预报天气一样预报地震。
?
? ? ? 对于地震尤其是破坏性大的强烈地震的准确预报,一直是人们渴望的,而时刻监测地下的温度变化,应能实现人们的这一愿望。不论是卫星热红外遥感探测的结果,还是穴居地下的动物的异常表现,都能表明地震前地下温度会升高。
? ? ?大地震的发生,实际上是地壳的局部破裂产生的。而地壳的局部破裂的孕育过程即是造成地下温度升高的原因。
?
具体分析如下:
1、建立地球的压力容器模型
? ? ?我们知道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地球的直径是12756千米,地核在地球的心部,它的直径是6946千米,地壳的平均厚度只有35千米,在地壳和地核之间是高温高压的地幔物质。从整体上看,地球就像是一个大压力容器,地壳就是这个压力容器的器壁,而高温高压的地幔物质就是盛装在这个压力容器内的液体介质。地壳的厚度不到地球直径的千分之三,可想而知我们地球这个压力容器的壁厚是多么的薄,如果将地球按比例缩小到直径为一米的球体,那么地壳的厚度只有2.7毫米,这是个典型的薄壁压力容器。
?
?
2、地壳破裂的孕育过程及地下温度升高分析
? ? ?我们知道一个装满气体的压力容器,如果里面的气体的压力超过压力容器所能承受的压力时,压力容器就会发生爆炸;而一个装满液体的压力容器,如果里面的液体的压力超过压力容器所能承受的压力时,它不会象气体那样发生爆炸,而是在压力容器的某个局部地方发生爆裂,这样的爆裂虽然没有气体爆炸那样剧烈,但也会产生很大的振动。在地壳下的地幔物质,由于某种原因使其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相应的压力就会升高,这膨胀产生的多余体积要找一个地方消化,在压力的作用下,在地壳的内侧某个薄弱的地方就会被撕开一个裂纹,高温高压的地幔物质迅速挤入裂纹,并使裂纹不断向上和长度方向扩展。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是一种脆性材料,没有延展性,当裂纹向上扩展到地壳厚度的三分之二处左右时,剩下的三分之一厚度的岩石抵挡不住下面地幔物质的高压作用,突然发生爆裂,地震就此产生,这就是为什么通常大地震的震源深度都在十千米左右的原因。
?
? ? ?地壳破裂的孕育过程是比较慢的过程,通常需要十几天甚至一两个月,在这段时间里,地壳内的裂纹不断向上扩展,高温高压的地幔物质顺着裂纹不断向上挤压,地幔的高温有足够的时间将热量通过岩石向地面上传递,使这一地区的地下和地表的温度比平时要高,这是地震前给我们发出的最可靠信息,也是我们最容易扑捉的信息。
?
3、地震前地下温度升高的证据
? ? 卫星热红外遥感探测和穴居地下的动物的异常表现都是地震前地下温度升高的证据。
?
3.1?通过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对地震发生地区的探测,证实了大地震发生前遥感热红外异常,地表温度有升高现象。在《地球物理学进展》杂志第23卷(2008年第四期,页码1273~1281)上,有一篇《遥感技术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文章,文中详细介绍了地震前后,卫星热红外遥感的情况。
?
?
以下引用该文的部分内容:
? ? “80年代,前苏联A.A.Tronin等利用10000景NOAA图像,对中亚地区的地震活跃地区进行卫星热红外遥感图像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与遥感红外异常、断裂构造的活动有关。异常温度可达几度的量级,异常的形态为线性条带。他同时还指出,遥感红外异常与地下水、温室效应等环境因素也存在一些联系。
?
? ? ?随后,Tronin等在10多年内展开了更深入的研究,对中国、日本和堪察加半岛的热红外遥感研究结果表明:(1)异常通常在地震前6~24天出现,并持续到震后一个星期;(2)异常对M4.7级地震敏感;(3)异常范围超过100km长和10km宽;(4)异常温度达到3~6;(5)温度异常与断层分布有关;(6)地震井水增温异常与地表温度异常看起来是相似的。”
?
????地震来临前地下往往会出现大面积的增温异常现象,用卫星遥感热红外技术试图能够观测到这种地球地表温度变化的范围和幅度,将日常值与地震来临前的异常值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实现对地震的预测预报。2004年,四川省地震局首先使用美国的两颗卫星尝试通过“遥感热红外技术”预测地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初评通过通用项目-西宁科学技术局.DOC
- 再加甲基橙指示剂滴定至终点又耗去酸溶液281mL.PPT
- 写出单调区间题型一利用导数求切线斜率瞬时速度.PPT
- 2018年湖南第二类疫苗集中采购文件-湖南医药集中采购.DOC
- 2018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竣工投产重大项目进度目标责任.DOC
- 2018年普通专升本招生粮食工程专业考试大纲.DOC
- 农村包围城武装夺取政权.PPT
- 2019本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DOC
- 5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交越失真.PPT
- 农村电商之路-金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PPT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五第16讲美苏争锋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doc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二经济成长历程专题九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6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人民版.doc
- 2025年九年级历史重要知识点汇总上.docx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4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1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课后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1.doc
- 电脑销售合同范文.docx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0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
- 音乐产业与版权管理作业指导书.pptx
- 2025年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docx
- 2025年SMT贴片加工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东莞市富之源饲料蛋白开发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及答案一套.docx
最近下载
- 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2025最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pdf
- (高清版)-B-T 42449-2023 系统与软件工程 功能规模测量 IFPUG方法.pdf VIP
- 八项规定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严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争做新时代合格党员(3篇).docx VIP
-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实施细则.doc
- 口腔科医疗质控.pptx
- 《电子商务文案策划》实践教学方案设计--全国新商科教育实践教学大赛获奖作品.pdf
- DBJ51T 219.12-2023 四川省物业服务标准 第12分册:水电站物业服务标准.pdf VIP
- 产经分册-半导体芯片全产业链图谱.pdf
- 《动物的家》课件PPT.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