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晚清1866—1896士阶层对西方绘画态度的转变和重估-changes and reevaluation of the attitudes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1866 - 1896 scholars towards western painting.docx

晚清1866—1896士阶层对西方绘画态度的转变和重估-changes and reevaluation of the attitudes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1866 - 1896 scholars towards western painting.docx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晚清1866—1896士阶层对西方绘画态度的转变和重估-changes and reevaluation of the attitudes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1866 - 1896 scholars towards western painting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黄亚丽——《晚清(1866—1896)士阶层对西方绘画态度的转变和重估》  PAGE 49 摘 要 本文从观念史和思想史的角度,以关键词考证的方法,对近现代中国的涉外文 献,特别是晚清士大夫的游记《走向世界丛书》做关键词检索研究。以图发现中国 士阶层对西方绘画是如何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接受和认知。 中国和西方绘画的交流早在明中后期就开始了。万历二十八年(1601)传教士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携西方器物及绘画敬献中国皇帝,其中有油 画三幅:圣父图一幅、圣母图二幅。至此,全球的两个高度发达的绘画体系开始互 动和碰撞了。在清王朝灭亡之前,中国士阶层接受西方绘画呈现出一个非常有意思 的特点,就是由居高临下的欣赏转化为全面严肃认知。在西方的第二次扩张1(1839 年鸦片战争)之前,士夫主流对西画的基本态度是认为技术高超,但不入画品,“虽 工亦匠”。即认为,论技术是可称道的,论价值则无法与中国画相比。到鸦片战争 之后,传统价值受到动摇,对本国绘画体系的自信也产生了疑虑。直到 1866 年斌椿 父子率领同文馆的学生一行五人赴欧洲各国游历开始,士夫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接 触到西方一流绘画,并逐渐对西方绘画体系开始了全面认知。 本文通过对“油画”、“西画”、“洋画”、“西洋画”几个意义相近但是用 法与含义各有倾向的关键词出发,考证这些词在古籍文献中最早出现时及原始意义 和在《走向世界丛书》等士夫出访的游记文献中的用法与含义的变化,来考察出士 大夫对西画观念的转化过程。发现中国士阶层对这些词的运用有从“油画”到“洋 画”再到“油画”的变化。这些用词的变化显示出中国士阶层对西画的态度由从居 高临下的欣赏到价值冲突时的排斥,再到平等理性的评价与接受的转变。晚清的主 流士夫游记中观念的变化是两个绘画体系正式相互理性认知,相互影响的开始。 关键词:西洋画、油画、夷、天下观、万国观、士夫、士夫西洋游记 1 “历史学家菲尔德豪斯(David K. Fieldhouse)指出,西方自十六世纪开始一直到二十世纪四百年的扩张过 程中,存在着两个冲击波。欧洲的第一次扩张是十六、十七世纪。但到十八世纪特别是十九世纪中期以前,西 方以往那种开拓殖民地的热潮已经不复存在,欧洲人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欧洲本土……第二个冲击波出现在十 九世纪下半叶……学术界称其为欧洲的第二次向外扩张(second expansion)。” 金观涛、刘青峰,第四章 外 来冲击与中国近代传统;4.1 西方的两次扩张,《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 页 165。 ABSTRACT The author will do researches of key words retrieval on documents concerning foreign countries of modern China, especially the scholars’ travel notes of late Qing dynasty embodied in“to the world se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and thoughts through the methods of key words’ criticism in the article. The communion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had began in mid-late Ming dynasty. Wanli 28 years (1601), the missionary Matteo Ricci presented Chinese emperor with western artifacts and paintings, including a picture of the Father and two pictures of the Madonna of the three oil paintings. Thus two highly-developed painting systems in the world had begun interacting and colliding. Before the Qing dynasty collapsed, the interesting feature of Chinese scholar class’ acceptance of western painting i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appreciation w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