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说理散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说理散文

3、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庄子》常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 述。较少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让读者从奇特荒诞、生动 形象的寓言故事中,去体味、领悟其中的哲理。而在论辩过程中,往往又表现出 作者精辟的思辨能力。 《庄子》中一些比较纯 粹的议论文字,非常注重逻辑推理,常运用演绎归纳等逻辑方法,层层推论。 第三节《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达 一、庄子和《庄子》一书 二、《庄子》的艺术特征 三、《庄子》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一、庄子和《庄子》一书: 1、庄子的生平 庄氏, (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楚庄王之后。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民权县,也有说是安徽亳州蒙城人)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2、《庄子》一书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先秦说理散文中最有文学价值的著作。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相传是庄子自撰,“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为庄子门人及后学所著。其最中心的哲学思想就是对“道”的体认,讲究自然、无为。 二、《庄子》的艺术特征: 1、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庄子》一书大多是用“三言”的形式说理,即“卮言”、“重言”、“寓言”。 卮言 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的语言(一说是矛盾之言),这种言语层出不穷,散漫流衍的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 重言 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名人之言以自重(一说是增益之言); 寓言 就是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 “三言”之中,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所谓“寓言十九(十分之九)”(《庄子集释》卷九上成玄英疏)。 据统计,《庄子》一书中,含有寓言故事200多则。 这些寓言中既有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加工改造,如《逍遥游》中“藐姑射之神”等;也不乏别出心裁的即兴创作,如《齐物论》中“庄周梦蝶”的故事等。使《庄子》呈现出有别于其它诸子散文的独特的形象思维。《庄子》一书中绝少枯燥的说教,他把深刻的哲理形象地寄寓于虚妄的情节之中,在一种超现实的艺术氛围里巧妙的表现自己的思想。 《庄子》为什么要用“三言”说理呢? 在庄子一派人看来,天下黑暗而污浊,不能用实实在在、正大堂皇的言语同世人讲论,故“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qi)见之也。”(《天下》) 智识的阻隔 2、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 《庄子》中的寓言数量众多,而且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奇特的形象世界。他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如其大无比展翅高飞于九万里高空背负青天朝下看的鲲鹏、庄周梦化的蝴蝶、运斤成风的匠石、吸风饮露的神人、似有若无的罔两和景、自夸其乐的坎井之蛙等等。他们培育了我们民族的想象力,丰富了文学长廊中的形象,开拓了散文艺术的新领域,促进了文学自身的新发展。 4、寓有诗意的语言。《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的特点。其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喜用极端之词,奇绝之语,有意追求尖新奇特。 三、《庄子》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补: 柳宗元:“参之庄、老以肆其端”(《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苏轼:“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鲁迅:“就是思想上,也何尝不中些庄周、韩非的毒”(《写在〈坟〉后面》) 郭沫若:“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庄子与鲁迅》)   第四节《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 一、荀子与《荀子》一书 二、韩非与《韩非子》一书 一、荀子与《荀子》一书 1、荀子生平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战国末期继孟子之后的一位儒家集大成式的大师,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继承发展了孔子的“礼乐”学说,批判吸收了战国以来百家学说,自成一家。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2、《荀子》三十二篇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这三十二篇绝大部分是说理散文。《荀子》另有一篇《成相》辞和一篇《赋》。对汉赋产生了直接影响。 3、《荀子》文章多为长篇的专题学术论文,涉及面广。荀子的文章擅长论辩,说理清晰、透辟,逻辑周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