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涎腺恶性混合瘤ecadherin蛋白表达变化及其分子机制-expression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e cadherin protein in salivary gland malignant mixed tumor.docx

涎腺恶性混合瘤ecadherin蛋白表达变化及其分子机制-expression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e cadherin protein in salivary gland malignant mixed tumor.docx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涎腺恶性混合瘤ecadherin蛋白表达变化及其分子机制-expression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e cadherin protein in salivary gland malignant mixed tumor

腺瘤,这些恶性转化肿瘤细胞其基因表型、蛋白表达、生物学行为均发生了改变[23]。有关涎腺MPA中E-cadherin蛋白表达和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杂合性缺失、基因突变之间相关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MPA的恶性成分组织学表现多样,最常见为非特异性腺癌和肌上皮癌。本课题组前期初步研究显示:恶性成分为非特异性腺癌的MPA样本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低于瘤旁腺体组织,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高于瘤旁涎腺组织;而肌上皮癌成分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与其相应的肿瘤成分之间无显著差异性(未发表)。这些结果表明,非特异性腺癌成分中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降低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E-cadherin蛋白表达和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PA的发生、恶变过程中可能发挥着作用。因此,选择恶性成分为非特异性腺癌的MPA标本进行E-cadherin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检测以探讨E-cadherin在PA的发生、恶变过程中的作用更有意义。综上所述,本研究选择30例同时具有显著的瘤旁涎腺、良性成分和恶性成分的MPA(其中恶性成分的组织学分型为非特异性腺癌)标本,分别检测其E-cadherin蛋白表达、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E-cadherin基因杂合性缺失和E-cadherin基因突变情况,探讨E-cadherin蛋白表达与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杂合性缺失、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利用此较好的自身配对实验模型进行研究,阐明E-cadherin蛋白表达变化及其分子机制在涎腺MPA的发生、恶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涎腺MPA临床病理分析引言恶性混合瘤(malignantmixedtumor)或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pleomorphicadenoma,MPA)为较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之一,根据2005年WHO头颈肿瘤新分类的统计,MPA占涎腺肿瘤的3.6%,占涎腺恶性肿瘤的12%[2]。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科统计,MPA占涎腺上皮性恶性肿瘤的8%,居涎腺恶性肿瘤的第3位[1]。根据肿瘤的侵袭程度,可将MPA分为3种亚型:非侵袭性癌(包膜内癌)、微侵袭性癌(恶性成分超出包膜的距离≤1.5mm)、侵袭性癌(恶性成分超出包膜的距离1.5mm)[2]。其中的侵袭性癌可侵犯周围组织(如纤维结缔组织、腺体、脂肪、神经等),并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患者10年生存率仅18%-50%[2]。MPA恶性成分的组织学类型多样,非特异性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23-26]。迄今为止,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多是对MPA总体的临床病理分析[23-29],关于恶性成分为非特异性腺癌的MPA临床病理分析较少见[27]。本部分研究对2007~2010年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科诊断为MPA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主要分析恶性成分为非特异性腺癌的原发MPA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和进一步的肿瘤发生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1.仪器与设备石蜡切片机:德国莱卡公司生产(RM2235)光学显微镜:日本尼康公司生产(E200)2.标本来源及方法2.1病例收集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经2位口腔病理医师(李江胡宇华)病理复片诊断为MPA的115例病人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临床表现及巨检资料。2.2组织病理学表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病理学表现,包括肿瘤的侵袭性、恶性成份的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低、中或高度恶性)、是否存在玻璃样变和/或钙化、是否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等。组织学分级标准:低度恶性(1级):细胞分化好,异形性不明显,核分裂少见。中度恶性(2级):介于低度恶性与高度恶性之间。高度恶性(3级):细胞分化差,异形性明显,核分裂多见。2.3TNM分期TNM分期参考2005年WHO涎腺癌的TNM分期标准[1]:I期:肿瘤的最大直径不超过2cm,没有临床或肉眼可见的周围软组织或神经周侵袭的表现,没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II期:肿瘤的最大直径大于2cm但不超过4cm,没有临床或肉眼可见的周围软组织或神经周侵袭的表现,没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III期:分三种情况:肿瘤的最大直径大于4cm,没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任何大小的肿瘤,但伴有周围软组织或神经周侵袭,而没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任何大小的肿瘤,伴有同侧1个淋巴结转移者,但淋巴结的最大直径不超过3cm;IV期:分三种情况:任何大小的肿瘤,伴有同侧1个淋巴结转移者,淋巴结的最大直径大于3cm,或有多个同侧淋巴结转移者,或双侧或对侧有淋巴结转移者;肿瘤侵犯皮肤、下颌骨、耳道、面神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