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肖邦钢琴作品《波莱罗》op.19的音乐风格特征及演奏诠释-on the musical style and interpretation of chopins piano work.docxVIP

谈肖邦钢琴作品《波莱罗》op.19的音乐风格特征及演奏诠释-on the musical style and interpretation of chopins piano work.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肖邦钢琴作品《波莱罗》op.19的音乐风格特征及演奏诠释-on the musical style and interpretation of chopins piano work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论文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绪 论 肖邦对钢琴艺术作品的创作具有伟大的贡献,他的创作来源深受波兰民族民 间音乐的影响。他将器乐化与舞蹈化的民族音乐移植到钢琴独奏曲中,每一部作 品中都渗透着浓厚的民族主义思想与爱国主义情怀。 肖邦的作品体裁多样,波莱罗舞曲是所有钢琴作品中为数不多的体裁类作 品。肖邦的创作风格继承并发扬了古典音乐的优良传统,其作品的创造性思想与 艺术成就都到达了浪漫主义音乐的高峰。肖邦是西方艺术的道路上极具代表性的 人物之一,他对发展民族乐派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肖邦《波莱罗》op.19 是一首以舞蹈节奏为基础而写的钢琴独奏曲,它不以 伴舞为目的,是专门为音乐会演奏而作,因此有较高的鉴赏价值和艺术价值1。 它是一首西班牙舞曲与波兰舞曲相结合的钢琴独奏作品。波莱罗是西班牙的传统 舞蹈,舞蹈轻柔又具有爆发力,而波兰舞曲大多被宫廷采用,音乐威武雄壮,由 此体现了肖邦钢琴作品中创作的多元化和民族性。这部作品篇幅不长,在演奏方 面难易程度适中,是对肖邦舞曲风格初步了解的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钢琴学习 者练习掌握演奏肖邦作品的曲目之一。 这首钢琴作品与西班牙舞蹈、波兰民族民间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肖邦以自 己独特的创造力,开创了钢琴演奏技术的一个新的高度。他探索了新的钢琴音域, 使“钢琴拥有了全新的声音”2。 目前,国内外对肖邦《波莱罗》op.19 的研究比较缺乏,其有关肖邦的文献 大多是其他音乐风格的研究,对于肖邦如何将两种不同的舞曲风格融合于钢琴作 品的分析并不多。笔者将通过肖邦其他作品文献,找到其新颖的创作手法,风格 等各方面要素,以另一种研究角度探索本论文的音乐内容,再结合笔者对作品演 奏时自身的练习,总结出肖邦《波莱罗》op.19 的音乐创作风格,归纳出该作品 的演奏要领,以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出作品的音乐特点。 1 《儿童音乐大师 钢琴诗人——肖邦》,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2002 年 1 月出版 2 《钢琴艺术三位波兰专家谈肖邦练习曲的原创性》,2015 年 3 月出版 1 第 1 章 肖邦与作品《波莱罗》的创作背景 1.1 简述肖邦的生平与贡献 弗雷德里克·肖邦(Frederic Chopin,1810 年-1849 年)出生于波兰。深受 波兰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响。肖邦从小就崭露出自己的即兴创作能力,在 1817 年 第一首波兰舞曲问世。之后肖邦师从约瑟夫·艾尔斯内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勤 奋努力的肖邦不久就获得了世人的高度评价。 1830 年波兰爆发了华沙起义,肖邦不得不忍痛离开自己的祖国移居到法国 巴黎,开始以演奏、教学和作曲为生。肖邦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常与 门德尔松、费迪南·希勒互相切磋技艺,互相学习。通过李斯特的引荐,肖邦在 一场公演中一鸣惊人,同时遇见了对他一生影响极大的乔治·桑,从此肖邦创作 出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然而好景不长,当肖邦得知波兰民族运动多次受挫, 远在故乡的亲人和挚友相继离去,精神上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这让原本就患有严 重肺结核的他感到更加悲哀和孤独。肖邦最终放弃了回国的希望,临终叮嘱亲人 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华沙,1849 年 10 月 17 日于家中去世,年仅 39 岁。 肖邦的一生都在追求爱情和回归祖国之间徘徊,可惜的是两件心愿都没有圆 满。这也促使他将自己对祖国浓厚的思念之情化作音符永远留在了作品之中。 肖邦是 19 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之一。他将了古典主义传统作曲风格 结合浪漫派作品的特征,研究出新颖的作曲技法,运用于自己的钢琴作品之中; 他不单单将波兰民族音乐风格融入舞曲之中,在其他作品中也都能感受到他对祖 国的热爱与思念。肖邦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了复调与变奏,给后人开辟了新的道 路。 肖邦一生创作了 200 多首作品,其中绝大部分是钢琴作品,包括:四首叙事 曲,四首谐谑曲,三首奏鸣曲,二十七首练习曲(二十四首练习曲加上三首遗作), 十九首波洛涅兹舞曲,五十九首玛祖卡舞曲,四首即兴曲,两首幻想曲,二十一 首夜曲,其他体裁的作品还有波莱罗、摇篮曲、船歌、回旋曲以及若干首室内乐 和歌曲等3。 3 施忠、施红莲 著,《中外经典钢琴作品导析》,光明日报出版社 2 肖邦是钢琴叙事曲的创始人,他将叙事曲变得更加戏剧化、更具交响性,并 采用了波兰民间音乐的即兴性和变奏技法,赋予了叙事曲新的高度。谐谑曲这一 体裁是由贝多芬继承海顿、莫扎特的小步舞曲发展而来,常用于交响曲、奏鸣曲 或室内乐套曲中,而肖邦将它写成独立的大型钢琴作品。肖邦的谐谑曲不同于贝 多芬和门德尔松,他更倾向于嬉戏嘲讽的风格,像是生活的绝望。肖邦的前奏曲 短小精悍,深受巴赫平均律的前奏曲影响,不同的是调性上使用关系大小调五度 循环不断发展。相比李斯特练习曲的炫技风格,肖邦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