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2.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2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895-20C初) 原因 代表 特点 影响 ①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 ②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原因) ③在民族危机下,“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张謇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的保兴面粉厂等 规模扩大,增长速度快,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 ①进一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 ②为变法和革命提供物质和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掀起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转向制度层面。 ③实业救国、维新思潮兴起并传播。 ◆知识延伸:解读“实业救国”思潮 (1)代表人物: (2)产生: (3)主张: (4)实质: (5)评价: 南张北周 19世纪末期,民族危机加深,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在20世纪初与民主共和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 把发展实业(实业泛指农工商业,重点指近代工业)看做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 反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爱国性:通过发展实业抵制列强侵略,挽救民族危亡。 进步性:有利于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局限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行不通的。 (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D (2012·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A 作业:完成《步步高》 《连真题》《课时作业》 考点二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考纲要求: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二、考点搜索: 1、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 2、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3、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 4、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命运: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 三、梳理复习: (三)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短暂春天1912-1919): 原因 表现 特点 ①分布: ②体系: ③力量: ④地位: ⑤时间: 影响 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 ③“实业救国”思潮和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④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主要原因) 轻工业有了显著发展,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重工业也有一定增长。 主要在沿海地区。 主要发展轻工业,重工业薄弱,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短暂,只在一战期间。 ①使民族资级力量进一步壮大和成熟,掀起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②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和中共的成立奠定物质、阶级基础. ◆史料研究: 史料 (2014·重庆高考,节选)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根据史料,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 910 944 100 28 302 403 100 5 299 517 100 1914 105 207 580 108.5 16 696 945 58.9 4 951 471 93.4 1917 51 989 185 53.6 —— —— 2 309 160 43.6 1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