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设计_岩土
山东科技大学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84
第一篇 矿压测试技术正文
第1章 岩石及岩体的基本性质
1.1 岩石及其性质
岩石是由各种造岩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自然状态下的岩石,按其固体矿物的固体颗粒之间的组合特征,可分为固结性岩石、粘结性岩石、散粒状岩石和流动性岩石等。所谓固结性岩石是指造岩矿物的固体颗粒之间成刚性联系,破碎后可以保持一定形状的岩石。煤矿中遇到的大多是固结性岩石。
按岩石的力学强度和坚实性不同,常把矿山岩石分为坚硬岩石和松软岩石两类。实践中常把饱和状态下单向抗压强度大于10Mpa的岩石叫做坚硬岩石;而把低于该值的胶结岩石称为松软岩石。岩石的强度与岩石的结构和构造有关。
岩石的结构是指决定岩石组织的各种特征的总和,通常是指岩石中矿物颗粒的结晶程度,颗粒的大小、形状,颗粒之间连接特征,存在孔隙的情况以及胶结物的胶结类型。一般来说,组成岩石的物质颗粒越小,则该岩石的强度越大;颗粒均匀,岩石的力学性质也均匀。
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矿物颗粒集合体之间,以及它与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方式和充填方式。常见的构造有整体构造、多孔状构造和层状构造等。
1.1.1 岩石的物理性质
1.岩石的密度
岩石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包括孔隙体积)岩石的质量。根据试件含水状态的不同,岩石的密度分为天然密度、干密度和饱和密度。天然密度是岩石在含水状态下的密度。干密度是试件在105~110℃烘箱内烘至恒重时的密度。饱和密度是试件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密度。干密度、饱和密度和天然密度的表达式如下:
νa=Ga/V
νsat=Gsat/V (1-1)
ν=G/V
式中 Ga、 Gsat、G分别是干燥岩石、水饱和岩石和天然含水状态下岩石的质量,g;
νa、νsat、ν岩石的干密度、饱和密度和天然密度,g/㎝3;
V岩石的体积,㎝3。
通常不说明含水状态时,即指岩石的干密度。常见岩石的密度如表1-1所示。
表1-1 煤矿常见岩石的密度、孔隙率和孔隙比
岩石种类
密度,g/㎝3
孔隙率n,%
孔隙比e
砂岩
2~2.6
3~30
0.031~0.429
页岩
2~2.4
10~35
0.111~1.538
石灰岩
2.2~2.6
5~20
0.053~0.25
煤
1.2~1.4
—
—
2.岩石的孔隙性
岩石的孔隙性是反映岩石中孔隙和微裂隙发育程度的指标。岩石的孔隙率是指岩石中各种空隙、裂隙体积的总和与岩石总体积之比。其值按下式计算:
n=(VV/V)×100(%) (1-2)
式中 n岩石试件的孔隙率;
VV岩石中试件孔隙和裂隙体积的总和,㎝3;
V岩石试件总体积,㎝3。
有时,岩石的孔隙性也用孔隙比表示。孔隙比是指岩石中孔隙和裂隙体积的总和与岩石固体部分实体积之比。其关系式如下:
e= VV/VS (1-3)
式中 e岩石试件的孔隙比;
VS 岩石试件固体部分实体积,㎝3。
根据试件中三相体的相互关系,孔隙比e与孔隙率n存在如下关系:
e=n/(1-n) (1-4)
1.岩石的膨胀性和压实性
岩石破碎以后的体积比整体状态下增大,这种性质称为岩石的碎胀性。岩石的碎胀性可用岩石破碎后处于松散状态下的体积与破碎前处于整体状态下的体积之比来表示,改值称为碎胀系数。其关系式为:
KP=V//V (1-5)
式中 KP岩石的碎胀系数;
V/岩石破碎后处于松散状态下的体积,㎝3;
V岩石处于整体状态下的体积,㎝3。
岩石破碎后,在其自重和外加载荷的作用下会逐渐压实,体积随之减少,碎胀系数比初始破碎时相应地变小。这种压实后体积与破碎前原体积之比,称为残余碎胀系数,以KP/表示。煤矿常见岩石的碎胀系数及残余碎胀系数见表1-2。
表1-2 煤矿常见岩石的碎胀系数值
岩石种类
碎胀系数
残余碎胀系数
砂
1.06~1.15
1.01~1.03
粘土
﹤1.20
1.03~1.07
碎煤
﹤1.20
1.05
粘土页岩
1.4
1.10
砂质页岩
1.06~1.80
1.10~1.15
硬砂岩
1.50~1.8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