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藏溪底 砚承文明0305
PAGE11 / NUMPAGES11
石藏溪底 砚承文明
——中国溪砚的研究和保护
作者:谢妙明 李玄黄 刘博浩
摘要 本文研究了砚台的文化历史,查阅了端、歙、洮砚和溪砚的石材硬度、石色对比,研究了解溪砚的开发历史、文化、用途、工艺、传承和保护,动手设计制作溪砚,提出了溪砚的发展思路和保护。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文明,结合当地文化和历史、风景,拓展溪砚的知名度,保护溪石,走一条溪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 溪砚 文化 传承 研究 保护 发展
目录
1 引言
1.1 课题的由来
砚台与笔、墨、纸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工具。这个学期我在刘湘峰老师处学习毛笔书法,老师送给我一方小小的砚台,四四方方的小砚台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它的材质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它有什么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砚台?种种问题萦绕在我的心头。我带着疑问找身为科技辅导员的妈妈,妈妈鼓励我自己去查找资料寻找答案。通过查找资料,我知道了有关砚台的知识,了解了砚台的文化历史、四大名砚,同时还获得一个信息:娄底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溪砚。和一起学习书法的刘博浩、李玄黄、熊博楷、高思齐等同学一说,他们也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想一同了解溪砚,研究溪砚,发展和保护溪砚,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文明。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溪砚历史已有200多年,有文人墨客邓显鹤、何绍基、熊清泉、罗尔纯(中央美院教授,著名油画家)、朱训德、黄山石、刘九钢、周月胜、申学军、李云才、弘征、等为溪砚赋文做诗,也有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乡土》栏目、湖南卫视《晚间》、上海教育电视台、三湘都市报、潇湘晨报等媒体对溪砚进行采访报道,更有曾彩初等人的溪砚情结。然而从2004年曹长桂、刘锡忠成立双峰国藩溪砚厂,请专家鉴定溪砚,溪砚制作工艺2009年2月成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溪砚开发停滞不前,国藩溪砚厂分化成国藩溪砚和湖湘(湘军水府)溪砚二厂,荷叶溪砚、白玉堂溪砚等十余家溪砚厂更是关门大吉,只余国藩溪砚和湖湘溪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苦苦支撑。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溪砚开发与保护的困境?溪砚的出路在哪里?如何更好地发掘溪砚文化、推广溪砚,让溪砚成为知名品牌?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中国溪砚。
2.2 研究方法:调查访问法、文献查找法、问卷调查法
2.3 研究器材:相机(华为P8手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华硕FL5600L)、互联网、溪石、溪砚制作工具刻刀等
2.4 研究人员:谢妙明、李玄黄、刘博浩、高思齐、熊博楷
2.5 研究地点:湖湘溪砚工艺责任有限公司、双峰国藩溪砚工艺有限公司、中国溪砚文化艺术研究所、湖南新化文田砚有限公司、谢妙明家里
2.6 研究时间:2016年1月20日至3月5日
3 研究内容:中国溪砚的文化艺术、历史传承、制作工艺和发展保护。
4 研究步骤及过程
4.1 查阅《同治湘乡县志》等文史资料,了解溪砚的历史、文化
4.2 去双峰溪口村实地考察调查湖湘溪砚厂和国藩溪砚厂,参观了解溪砚的制作工艺和过程
4.3 学习辩认溪砚的材料
4.4 学习简单的溪砚制作工艺
4.5 采访溪砚开发的发起人和传承人刘锡忠,了解溪砚的传承和发展、保护
4.6 采访湖湘溪砚的技术总监刘桃,了解溪砚的用途
4.7 实地考察中国溪砚文化艺术研究所,采访市美协主席龙建国,了解他们对溪砚的看法
4.8 查阅资料,了解溪砚的石质,和中国其他三大名(石)砚石质的对比
4.9采访新化文田砚厂溪砚的传承人胡中纲(其祖父胡天庆生于1896年,老溪砚石匠;父亲为一代溪砚大师胡志祥,已于2005年去世;现创办文田砚,石材为新化文田黑锻石和绿豆石及少量黑晶石,制作工艺为溪砚传统制作工艺),了解溪砚的老中青三代不同的溪砚代表。爷爷时代:纯实用型;父亲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图腾;当代:赋予石头生命和灵魂,使砚台成为文化人耕耘的墨田。
4.10 设计制作溪砚,磨墨,学习溪砚传统工艺,体验砚台文化与艺术。
4.11 和湖湘溪砚厂的雕刻师们讨论溪砚的发展前景、传承与保护,提出我们的建议。
5 结果讨论
5.1 溪砚的开发历史。溪砚,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就颇负盛名。据(同治)《湘乡县志》记载:清道光十一(1831年)年,湘乡知县胡竹安送溪砚二方给住在新化南村草堂的邓显鹤,以此索诗。据同治13年(1874年)《湘乡县志.涟水》记载:“涟水东到溪口,经雪花滩,有石可琢为砚。”民国初年,溪口宋樾生先生(宋希濂之父)和成氏、万氏等,组成溪口砚池公司,最盛时有生产砚工200余人,后因军阀混战,公司倒闭。20世纪70年代初,双峰县塑料厂组织生产溪砚,产品远销东南亚,因被有关部门视为封资修,停止生产。2004年初,曹长桂、刘锡忠等6位农民成立“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