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技术文件GBZ180391—XXXX电磁兼容环境电磁环境.docVIP

性技术文件GBZ180391—XXXX电磁兼容环境电磁环境.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性技术文件GBZ180391—XXXX电磁兼容环境电磁环境.doc

PAGE 1/ NUMPAGES 5 关于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GB/Z 18039.1—XXXX《电磁兼容 环境 电磁环境的描述和分类》(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标准委2015年下达的GB/Z 18039.1—XXXX《电磁兼容 环境 电磁环境的描述和分类》(IEC/TR 61000-2-5:2017,IDT)国家标准计划项目(计划编号Z-469)制定的。本标准由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6)归口,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为标准起草的主办方。 二、编制过程 按照国家标准项目计划规定,本标准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负责制定。2016年6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在内部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编写了标准草案稿,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EC/TR 61000-2-5:2011。2017年1月,国际标准IEC/TR 61000-2-5更新为2017年版本。2017年10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更名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了紧跟国际标准技术发展,2018年6月,标准起草小组根据最新的IEC/TR 61000-2-5:2017,编制了标准工作组讨论稿初稿,同时在征求有关单位同意后,成立了标准制定工作组。2018年7月,工作组成员按照分工要求,负责相关工作,在武汉召开了全体工作组成员会议,对工作组讨论稿进行讨论。2018年7月底,工作组根据武汉工作组会议的意见,对标准工作组讨论稿进行修改,并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材料,提交至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征求意见。 三、编制原则 本标准等同采用IEC/TR 61000-2-5:2017《电磁兼容(EMC)-第2-5部分:环境-电磁环境的描述和分类》,按GB/T 1.1-2009和GB/T 20000.2-2009的编制要求编制,并遵循下列原则: 技术内容等同采用IEC/TR 61000-2-5:2017,语言表达符合汉语习惯。 编制格式与IEC/TR 61000-2-5:2017一致。 四、采用国际标准的说明 IEC要求各成员国尽可能把相关的国际标准转化为本国或本地区标准。本标准等同采用IEC/TR 61000-2-5:2017《电磁兼容(EMC)-第2-5部分:环境-电磁环境的描述和分类》。 五、本版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旨在为那些负责考虑和制定抗扰度要求的人员提供指导,也为选择抗扰度水平提供了基本的指导。这些资料适用于在本标准考虑的场所工作的电气或电子设备、分系统或系统的任何部分。 本标准介绍了骚扰度的概念,并定义了每种电磁现象的骚扰度;对各种场所类型进行归类,并描述了其属性;提供了所处环境中可能存在的不同电磁现象的背景信息;编制了这些场所类型相关电磁现象的兼容水平表格。 本标准在描述和划分电磁环境(在IEC 61000-2系列标准中其他部分涉及的HEMP和HPEM除外)时,仅考虑相关的电磁现象。本标准中使用了有关技术规范、已公布数据和测量结果。本标准没有对所考虑的电磁现象进行逐一详述,在本标准中采用的一部分相关信息和数据出自于IEC 61000-2系列的其他文件。 本标准中的电磁环境描述主要是通用的描述,并考虑了场所类型的特性。因此,应记住,为了归纳适用于特定场所的抗扰度要求,可能需要此特定场所的更具体描述。 本标准除了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之外,正文技术内容还主要包括: 1、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用户指南 阐述了方法、分类系统的基本原理、电磁环境现象、骚扰水平与CISPR限值的关系、电磁环境数据库的简化等方面的内容。 3、低频电磁现象 描述了低频传导现象(基频谐波、电压幅值和频率变化、共模电压、信号电压、电网解列、低频感应电压、交流电网中的直流电压)、低频辐射现象(磁场、电场)的相关要求。 4、高频电磁现象 描述了高频传导现象(直接传导连续波、感应连续波、瞬变)、高频辐射现象(连续振荡辐射骚扰、调制辐射骚扰、脉冲辐射骚扰)的相关要求。 5、静电放电 描述了静电放电电流及其产生的场的相关要求。 6、环境类型 阐述了场所类型、居住场所类型、商业/公共场所类型、工业场所类型的场所描述、典型设备及干扰源、与设备相关的边界、场所接口及端口、属性等方面,描述了电网类型、电磁环境中的变化、其他传导电磁现象、减缓措施等内容。 7、选择抗扰度水平的原则 阐述了选择方法、不确定度、高密度源的处理、临界状态判据等内容。 8、不同场所类型的骚扰水平 9、附录A(资料性附录)不同场所类型的兼容水平/骚扰水平 10、附录B(资料性附录)辐射连续骚扰 11、附录C(资料性附录)辐射骚扰度历史分配概览 12、附录D(资料性附录)脉冲辐射骚扰 13、附录E(资料性附录)电力线通讯(PLT) 14、附录F(资料性附录)分布式发

文档评论(0)

梦幻飞迷04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